通常提到食譜的材料,最先想起的多數是「糖」、「雞」、「蛋」之類的食材。那麼「果糖」和「谷胺酸」呢?這些聽起來似是不常用的化學劑,卻是在普遍食物最常見的成份。現時,很少人懂得如何閱讀食物標籤。1 我們將會在本文教你辦識一些值得注意的食品成分,令你可以更精明地選擇食品,食得更健康。
糖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糖只有兩種——黃糖和白糖。但是,對於科學家或營養師而言,糖有繁複的種類,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麥芽糊精,黑糖蜜等等。在食物標籤上沒有提及「糖」一字,並不代表它是無糖的。如果你想減少吸收糖份,記得留意上述成分。適量的糖份吸收不會對你的健康有害。但是,如果每100克的食品內包含多於15克的糖,你應要避免進食此類型食品,如果汁、蜜糖和果醬等。不要忘記的是天然的糖份都會造成體重增加、蛀牙,甚至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代糖
近年對於糖份吸收這個話題有激烈的討論。你有聽過人工代糖,例如山梨糖醇、木糖醇、阿斯巴甜、糖精或異麥芽酮糖醇嗎﹖這些材料多數用於製作無糖香口膠的甜味,亦可讓糖尿病人能享受到一杯甜美的咖啡。
然而,並非所有的人工代糖都是普遍適用的,例如以阿斯巴甜製成的代糖可能會令苯丙酮尿症(簡稱 PKU)患者引致併發症。2 最近有研究指出人工代糖雖不含卡路里,但過份食用依然會導致體重增加。這是因為人工代糖會「欺騙」身體以為有吸收糖份,從而降低身體的消化效率3,最終便會減慢新陳代謝及增加體重。
谷胺酸/ 味精 (MSG)
MSG是一種鈉質,人稱為第五味,即鮮味。當鮮味令食物變得美味,人們便會想進食更多。有些人指出MSG具敏感性,基本特徵包括:心跳加速、呼吸短促導致的潮紅、出汗及頭痛。4、5 加工食品(如薯片和即食麵)一般含有大量MSG。而香港人在廚房內普遍使用的調味品(如豉油和蠔油等),通常都含有 MSG。
清楚了解日常食物內含有的成分,是我們食得更健康、更有營養的第一步。請記得查看你所購買的食物上的標籤。你曾不自覺地吸收太多鹽和糖嗎?有的話,今天開始作出改變吧!
資料來源
- Food Labels. NHS Choices. Visited 7 February 2013.
- Phenylketonuria PKU; Neonatal phenylketonuria PubMed Health. Visited 22 February 2013.
- “A Role for Sweet Taste: Calorie Predictive Relations in Energy Regulation by Rats,” Swithers SE and Davidson TL.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Vol. 122, No. 1.
-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Your guide to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Visited 7 February 2013.
- Food Standards Agency. Food Additives Legislation. Guidance notes.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