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可以任何時候都感到快樂。就算平日你有多活潑和樂觀,生命中總有低潮的時間,你會感到氣餒和憂傷,這都是無可避免。一時的失落並不等於抑鬱症。然而,你又能否分得清當中的分別?
抑鬱症的成因
疾病大多是單純的因果關係,抑鬱症的出現卻來得錯綜複雜。構成抑鬱症的元素如下:
- 對於有些患者,抑鬱症是由壓力或創傷性事件觸發,例如失去摯愛、車禍、失業或失戀等。1
- 某些情況下,或會難以指向單一事件導致抑鬱症發病,有可能是患者生命中有不同的微細壓力積累下來,或腦部的化學物質失衡而構成。2
抑鬱症的病徵
有時候當你稍稍感到情緒低落,要走出陰霾並不困難,你可以跟朋友盡吐心聲、 做一些你享受的活動、盡量令自己和觸發壞情緒的事件保持一段距離和時間,自然可以回復心情。
抑鬱症卻大大不同,它跟負面情緒和持續缺乏能量有著緊密連繫,並非一下子就可以收拾心情。從以下所列的病徵中,如你在14天或以上的日子內,每天或近乎每天都出現多過4個或以上的徵狀,請考慮尋求專業輔導或醫生協助:3
- 持續感到沒有希望及無助
- 自尊心下降,以及自我責怪和覺得自己沒有用
- 不理性的罪疚感
- 缺乏能量
- 動力下降
- 專注力低
- 胃口突變
- 對以前的喜好及嗜好失去興趣
- 睡眠模式被擾亂
應付抑鬱症
當面對抑鬱症時,很多人因害怕展現出「軟弱」的一面,而抗拒尋求協助。其實抑鬱症跟其他疾病一樣,可以透過診斷得以治療。患者求助於專家就如傷風病患看普通科醫生一樣,不會對比上來顯得更軟弱。主動尋求幫助,是你選擇拾回對當下情況的主導權,並放開胸襟跟其他人傾訴你的難處,這股勇氣值得被嘉許。
走出第一步,向朋友或家庭成員傾訴。當所愛的人知道你正在面對甚麼樣的苦況,得到他們的了解和全力支持,更容易從抑鬱症中復原過來。
接著,預約你的普通科醫生,不論是署方抗抑鬱藥或轉介專科人士,他們都會對你作出有效的進一步建議。
抑鬱症有時會引致自殘的念頭,甚或採取其極端的自殺行為。假如你曾有這些想法,不要默默地承受痛苦。在做出令自己後悔的行為前,向正確的途徑傾訴心事。
資料來源
-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Foundation. Visited December 2014.
- Depression. Mental Health Foundation. Visited December 2014.
- What is depression? Depression Alliance. Visited December 2014.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