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素有「果王」之稱,含有豐富的膳食織維及營養價值。其獨特濃厚的「香」味,有人聞之而欣喜若狂,有人卻敬而遠之。雖然外殼長滿不討人歡喜的尖刺,但內裹卻藏著很多我們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信諾Smart Health為你剖析榴槤的7大好處及不能同吃的食物,讓你吃得放心又健康。
榴槤的7大好處
1. 化解便秘
榴槤含豐富的膳食織維,能促進腸胃蠕動,避免便秘、腹瀉等問題,更可將壞膽固醇排出體外,減少血管阻塞。一瓣榴槤的膳食纖維約等於成年人一天攝取量的36%(以1天25克纖維計算)。
2. 抗憂助眠
榴槤中的維他命B6和色胺酸,有效提升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穩定大腦情緒,幫助治療失眠及癲癇。半夜睡不着覺,不妨可以吃一瓣榴槤幫助消除焦慮、放鬆心情,自然容易入睡。
3. 抗氧化防癌
榴槤富含維他命C有美白抗氧化的作用,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讓皮膚保持濕潤,延緩衰老。此外,榴槤中的維他命B雜能增強免疫系統,防止癌細胞形成。
4. 降低失智症風險維他命B雜
榴槤中的鉀能使血管放鬆,提高心率,並控制發炎性酵素,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充足的氧份被傳輸至腦部,有助提升人體記憶和認知能力,降低失智症病發的機率。
5. 含葉酸可補血
榴槤中的鐵和銅能幫助紅血球產生,適合貧血患者及月事期間的女士食用。除此以外,榴槤有很高的葉酸成份,適合懷孕婦女食用,有助保護胎兒的腦部和脊椎發展。
6. 支持骨骼發展
榴槤富含有鈣、鉀、銅、鎂和錳等礦物質,有助於支持骨骼生長及牙齒健康,並增強細胞攝取營養的能力,避免骨質疏鬆。
7. 提升性能力
馬來西亞賽城醫藥大學學院(Cyberjaya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s)研究指出,榴槤能提升人的性能力,提高精子活躍度及雌激素含量,減低不孕機率。
雖然榴槤蘊藏不少營養價值,但它與不少食物也有相剋的作用,食用時最好不要在同一天進食,以免對健康造成危害。以下為你講述與榴槤相剋的食物及對健康的弊處。
與榴槤相剋的食物
1. 酒類
榴槤含化合物二甲基二硫,會抑制人體用來分解酒精的酵素乙醛脫氫酶,增加酒精中毒的風險,甚至死亡,因此不建議榴槤與酒精一同食用。
2. 可樂
可樂的咖啡因與榴槤的鉀會產生化學作用,導致心臟和腦部加速運行,增加血管阻塞及心律不正的風險,更甚者會誘發突發性心臟病猝死。
3. 牛奶
牛奶和榴槤同樣含有豐富蛋白質,兩者同吃不僅會防礙蛋白質的吸收,還會造成胃脹、腹瀉等腸胃問題。
4. 荔枝、龍眼
所謂「一把荔枝,三把火」,荔枝和龍眼本屬燥熱食物,與榴槤同時進食更是火上加火,容易出現痱滋、暗瘡及便秘等問題。
5. 海鮮
海鮮,尤其是蟹屬寒凉之物,與榴槤同吃會令腸胃同時受到冷熱刺激而不適,引致消化不良、腸胃絞痛,甚至腹瀉等情況。
哪類人應避免吃榴槤?
1. 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人士
榴槤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比一般水果高出達3倍,而且果糖含量高,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人士宜注意攝取分量,每次不應吃多過一瓣,亦不應與主餐一同進食吃。
2. 心臟病患者
榴槤膽固醇極高,容易導致血管阻塞,嚴重者更會有爆血管及中風的風險,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士不宜吃榴槤。
3. 腎功能較弱人士
榴槤鉀量高,每100克果肉已含436毫克鉀,不利腎功能較弱人士將之排出體外,因此腎功能衰退或需要洗腎的人士應避免食用,以免加重腎臟負荷。
4. 肝熱人士
經常捱夜的人士體質較燥熱,而榴槤本身屬燥熱食物,兩者同吃火上加火,容易出現頭痛、暗瘡及便秘等問題。
雖然榴槤營養價值高,對人體具有多種好處,但屬性燥熱且含果糖高,不宜每天進食多過兩瓣。進食前,先看看信諾Smart Health為你剖析榴槤的好處及與榴槤相剋的食物,讓你吃得放心又健康。
資料來源
- 【榴槤營養】果王6大驚人好處 含豐富維他命C抗老抗氧化
- 4類食物穩定情緒 解決失眠困擾
- 榴槤禁忌|6大榴槤相剋食物!飲啤酒會暴斃?細數不宜食榴槤的6類人
- 飲食禁忌|24歲泰男吃榴槤配啤酒2小時後暴斃 死因疑為酒精中毒
- 榴槤禁忌與4大營養功效 營養師:適當進食有助兒童骨骼發展 附2大榴槤食譜推介【聰明飲食】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