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對人體十分重要。無論是要減肥、增肌,或長者維持肌肉量,都要靠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到底蛋白質有什麼好處和作用?日常飲食中,又有哪些食物蘊含豐富又優質的蛋白質?不妨探討一下蛋白質究竟有何重要。
蛋白質的好處
蛋白質由多種氨基酸組成,包括提供了9種人體必須、但又無法自行合成的氨基酸。蛋白質是人體重要元素,因為它提供了下列作用和好處:
- 促進新陳代謝及生長發育,對兒童及青少年尤其重要
- 製造及修補身體的組織和細胞
- 進食足夠蛋白質,可提供飽足感,能減少之後因感到肚餓而進食
- 配合肌肉鍛鍊,可增加身體的肌肉量、減少脂肪,對減肥有幫助
- 促成身體合成膠原蛋白,有助保持皮膚有彈性
- 幫助長者預防肌少症、減低骨質流失,從而減少因意外跌倒引致骨折
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
蛋白質的攝取量要根據個人體重計算,成人每日應攝取每公斤體重約0.8克的蛋白質,換言之,1名體重50公斤的成人,應攝取約40克蛋白質,即進食大概5至6兩(相等於約200至240克)肉類。至於兒童、青少年、孕婦及授乳婦女,會需要更多蛋白質,以促進生長和發育。
註冊營養師黃蔚昕曾指出,介乎7個月大至3歲的幼兒,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要攝取約1克蛋白質,例如幼童體重為12公斤,則每日要從飲食攝取12克蛋白質。若平日能飲1杯奶及1份蒸水蛋,已分別可攝取7克及6克蛋白質,達到相關的建議攝取量。
優質蛋白質食物
蛋白質分為兩類,包括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多數都屬於優質蛋白質。其中動物性蛋白質包含所有必需的氨基酸,而植物性蛋白質會缺少某些必需氨基酸,但好處是不帶有膽固醇、飽和脂肪含量低,並含較高的膳食纖維,例如豆類。以下是一些食物例子:
動物性蛋白質
植物性蛋白質
營養師就提醒大家除了進食不同食物去均衡攝取蛋白質外,也要留意製作方法,建議要多吃新鮮食物,減少吃醃製或加工肉類。市面都有出售即食雞胸,但購買時要留意營養標籤的資料,宜選擇一些相對較低鈉的產品。另外,烹調時盡量用天然食材作調味,取代豉油、蠔油或濃味醬料。進食肉類時,也要小心選擇,例如牛腩、豬頸肉、肥豬肉都含有較多脂肪,建議進食瘦肉、牛柳或海鮮代替,同時在進食前,要去除肉類的肥膏、皮層,減少吸收脂肪。
蛋白質食物推薦
以下是一些蘊含豐富蛋白質食物的例子,大家不妨參考:
食物 | 蛋白質含量(克) |
3安士雞胸肉 | 25 |
3安士豬扒 | 25 |
3安士三文魚 | 21 |
1杯希臘乳酪(6安士) | 18 |
1杯藜麥 | 8 |
1杯奶(250毫升) | 7 |
1杯豆漿(250毫升) | 6 |
1隻雞蛋 | 6 |
半磚硬豆腐(150克) | 5.2 |
1杯燕麥片 | 5 |
1片芝士 | 3.6 |
3隻中型蝦 | 3 |
蛋白質食譜
雞胸肉沙律
主要材料:白肉薯仔4至5粒、無鹽牛油10克、雞胸2片、海鹽適量、黑胡椒適量、雞蛋2隻 、車厘茄8至10粒(切半備用)、西蘭花半個
醬汁調料:豉油1湯匙、沙律醬2湯匙、芝麻油半湯匙及適量熟白芝麻,全部撈勻
做法:
- 洗淨雞胸肉後,用紙巾印乾,切成小塊再撒上適量海鹽及黑胡椒醃10至20分鐘
- 洗淨薯仔後放入鍋中,加入一半水至剛好淹過薯仔一半,用牛油以中火燉煮至薯仔熟透(大約至乾水左右),然後放涼再切為小塊
- 西蘭花洗淨切細,煮3分鐘後撈起,瀝乾備用
- 再煲滾水,加入雞蛋煮8分鐘,之後放入載了冰塊的水中降溫,剝去外殼後,每隻雞蛋切4份備用
- 然後將醃漬好的雞胸肉,煎至兩面變金黃色
- 最後把所有食材放入盤中後,撒上熟白芝麻,淋上醬汁即可
日常飲食不均衡的長者,以及想減脂或增肌人士,都可以靠進食蛋白質食物,保持肌肉量及控制體重。其實坊間也一些減肥飲食方式,例如生酮飲食提倡食肉減肥、168減肥提倡吃高蛋白質食物,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若要採用特定的飲食方式,應先諮詢醫護人員、營養師的意見。尤其本身有腎病人士就要小心,他們因腎功能受損,未能完全排除代謝廢物和毒素,尤其是蛋白質,所以若過量攝取蛋白質可能會影響腎功能。
適當攝取蛋白質食物,對維持正常體重十分重要,從而可預防肥胖及患上相關慢性疾病的風險。都市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配合選購適當的醫療保險,有助減輕日後患病所帶來的壓力和醫療開支。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保障到」、「負擔到」及「預計到」。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 增肌食物|30款食物蛋白質含量雞胸=蛋2.3倍 你日需多少蛋白質?
- 營養素與健康:能量及蛋白質
- 魚類低脂 蛋白質高
- 【減肥瘦身】練出完美線條必食 營養師推介10種高蛋白質食物
- Chit Chat湊仔經|寶寶需要多少蛋白質?
- 薯仔食譜 | 薯仔雞胸肉沙律簡易食譜!飽足無負擔1招輕鬆蒸熟薯仔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