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盛產的荔枝含有豐富營養,包括蔗糖、維他命B1、維他命B2、維他命C、鈣、磷、鐵、色氨酸、葉酸及精氨酸等,除了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還能夠改善失眠、健忘等情況,並具有美顏功能,可促進面部微絲血管的循環,預防雀斑形成。
而從中醫角度來說,荔枝更有解決養血健脾、祛寒消腫作用,主治病後康復、外傷出血、痛經及產後腹痛等症狀。不過荔枝屬於性熱的食物,更有所謂「一粒荔枝三把火」的說法,吃得太多容易出現上火情況,因此進食荔枝時也有不少事項需要留意,一起來閱讀本文看看如何吃正確吃荔枝,才能吃得滋味又健康。
七種荔枝有關的食物禁忌
1. 避免與青瓜、紅蘿蔔、南瓜一起進食
由於青瓜和南瓜含有「維他命C分解酶」,而紅蘿蔔則具有「維他命C酵酶」,這些成份都會分解維他命C,如果和荔枝一起進食,就會破壞荔枝中的維他命C,大大減低其原有的營養價值。
2. 不能與牛奶一起進食
荔枝含有果酸,如果和牛奶一起進食,會造成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不但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外,更有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胃痛、肚痛和肚瀉等問題。
3. 不能與動物肝臟一起進食
由於大部份動物的肝臟都含有豐富的銅、鐵等離子,如果與荔枝同時進食,會造成荔枝中的維他命氧化,同時減低兩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可以說是相剋的食物禁忌。
4. 不能空肚或大量吃荔枝
荔枝中含有兩種化學物質,分別是Hypoglycin A(次甘氨酸甲)及MCPG(亞甲環丙基甘氨酸),會抑制葡萄糖的產生,阻礙身體新陳代謝和補充體力,若空肚進食或大量食用荔枝會產生低血糖症狀,出現臉色蒼白、出冷汗、噁心、手腳無力等症狀,嚴重的話還會出現頭暈、抽搐、呼吸困難,甚至昏迷及造成生命危險,醫學上稱為荔枝急性中毒,又稱「荔枝病」。因此建議成人每日不要進食超過十粒荔枝,而小孩則最多吃四五粒。
5. 不適合陰虛底、熱底、痔瘡、便秘、過敏人士
中醫指荔枝是性熱的食物,容易引起上火,如果體質屬於陰虛底、熱底的人士如果進食過量荔枝,容易造成內熱,並導致牙齦腫痛出血、流鼻血、喉嚨痛、生痱滋等症狀。另外,患有痔瘡、暗瘡及便秘的人士,食用荔枝後可能會令情況惡化。荔枝也有機會造成過敏體質的人士出現頭暈、噁心、腹痛、腹瀉、皮膚痕癢等過敏症狀。
6. 糖尿病患者忌吃荔枝
荔枝屬於高糖分的水果,每100克荔枝就含有15克的糖,比芒果、香蕉、橙等常見生果的含糖量還要高,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謹慎食用荔枝,以免造成血糖過高的情況發生。
7. 長期食用荔枝易患脂肪肝
過量攝取果糖亦有機會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我們身體中的胰島素會將血糖轉換成肝醣,如果肝醣太多,肝臟便會將其轉化為以三酸甘油脂形式儲存,難以排出體外,因此吃荔枝時記得要控制份量。
三大食荔枝下火貼士
1. 將荔枝浸鹽水冷藏一晚
新鮮買回來的荔枝先不要去皮去枝,整串浸在淡鹽水中,並放入雪櫃中冷藏一晚,待第二天才食用,可減輕荔枝的燥熱。
2. 與下火食物一同進食
吃荔枝前,最好先吃一些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白飯、麵食等,或以20克生地黃與蜜棗煲水一起喝,可以有效穩定血糖,預防荔枝病。而鹽水、夏枯草、冬瓜湯和綠豆沙,都有預防上火作用,可以與荔枝同時進食。
3. 吃荔枝後下火方法
吃完荔枝後,可飲用涼茶下火,例如菊花茶、五花茶、竹蔗茅根等,都有清熱降火的功效。另外亦可以多補充水份和進食西瓜,透過增加小便次數,能夠排毒並防止體內積聚過多熱氣,不過如果屬於脾胃虛寒的人士,便不宜進食過量西瓜。
荔枝雖然有益,但亦容易造成身體上火,只要找對方法,也可以在享用荔枝的同時避免過於熱氣。
資料來源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