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失敗】拆解減肥失敗、肥胖人士越減越肥的原因
食物迷思

【減肥失敗】拆解減肥失敗、肥胖人士越減越肥的原因

6 分鐘閱讀
cigna-team作者信諾團隊

減肥被視為女士的「終身事業」,但有些人減肥總是容易失敗,或減磅一段時間後,體重便會輕易反彈,打回原形,究竟是哪裡出錯?減肥總是經常失敗,又歸究什麼原因?不如了解一下由營養師、醫生提供的專業分析,有助長遠改善肥胖問題,破解「不瘦降之迷」。

坊間的減肥餐單眾多,傳統的減肥方法,包括不少「地獄式」減肥的節食餐單,透過戒肉、戒澱粉質,或只吃單一類型食物,令身體攝取的熱量大幅減少,導致短時間有極速減磅的現象,但這些減掉的磅數多數來自身體的水份或肌肉,並非真正要減走的脂肪,加上難以長期跟足餐單進食,所以跟錯減肥餐單,錯誤節食會令體重容易反彈。

另外,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曾解釋指,當人長期節食,身體會誤以為進入了饑荒期,會啟動自然保護的機制,調低新陳代謝率,同時儲備脂肪。當恢復正常飲食時,新陳代謝率會依然較低,此時體重便容易上升,反而令人陷入增磅危機。

至於近年流行的「5:2輕斷食法」、「168 輕斷食」減肥法、生酮減肥法等,透過不同的飲食方式減肥,都各有利弊及適合人士。如沒有專家指導,或先諮詢醫療人員的意見,更難出現持久的成效。

綜合不同專家意見,減肥失敗的原因,還涉及生活中的各個細節:

飲品陷阱

計算食物的熱量時,不能忽略飲品都含有熱量,包括酒精。一些聲稱較為健康的飲品,例如運動飲品、菜蜜、檸蜜等,部分含糖量亦高,要留意飲品的營養標籤,或改為「少甜、微甜」。咖啡、奶茶等飲品,除了帶一定糖份外,當中的奶也暗藏脂肪,可改用脫脂代替。

進食太急

港人生活忙碌,經常因趕時間而急急食飯,又或者一邊睇手機、一邊食飯,都可能是體重上升的原因。因為大腦要在進食後20分鐘,才會收到胃部神經發出的飽肚訊息,從而提醒人要控制食量。所以食飯太急太快,身體在「唔知飽」的情況下,會容易吃得多,吸收過多熱量及引致肥胖。

欠缺減肥運動、阻力訓練

為何做運動對減肥重要?袁美欣醫生曾表示,一般情況下,若只單靠節食減肥,身體的肌肉量與脂肪量都一起下降。當肌肉減少,新陳代謝率也自然下降,意味着每日消耗的基礎熱量同樣下降。換言之,配合足夠運動,包括帶氧運動、負重運動,可幫助保持或提升肌肉量,有助提升新陳代謝率,讓身體消耗多餘熱量。

其他可引致減肥失敗的原因包括:

  • 沒有紀錄每天飲食,不知道每天吃了多少食物或什麼類型的食物,甚至低估了自己每日攝取熱量的情況,影響體重管理
  • 蛋白質攝取不足,原來足夠的蛋白質可防止身體的新陳代謝變慢
  • 缺乏睡眠時,體內荷爾蒙「瘦素」會下降,「飢餓素」會增加,容易令人感到肚餓,所以睡眠不足人士會較肥
  • 飲水太少,影響身體的代謝循環

營養師就提醒大家減肥切忌操之過急,最理想的速度為1星期減1至2磅,以減少攝取3,500卡路里可踢走1磅脂肪為例。即每日要減少攝取至少500卡路里,可選擇減少吃高熱量、高脂肪及高糖份食物。不要採取太極端減肥方法,以免影響健康。

  • 少吃排骨、雞翼、肉眼扒等高脂肪肉類,改吃西冷扒、牛柳、梅頭、雞胸或雞柳等脂肪較低的肉類
  • 減少吃醬汁、吃雞時宜走皮及走肥膏
  • 無糖飲品代取甜飲,例如無糖綠茶、無卡路里的礦泉水
  • 定期磅重,了解身體的體重變化包括脂肪比例
  • 撰寫飲食日記,了解每日進食量及是否屬低脂肪、低糖份食物
  • 奉行慢食文化,減慢進食速度,幫助控制食量

香港肥胖學會早前一項網上調查,訪問了559 名市民,結果發現約36% 受訪者的體重比2019年底有增加,增幅平均達1成,原因包括多了吃外賣食物、較常吃零食、減少活動等。另有37% 受訪者表示在疫情下,運動量大減,當中涉及不同原因,包括因避免感染而減少外出、或運動設施關閉等。調查反映不少人在疫情下增磅,需要正視問題。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控制體重,預防肥胖,可以減低患各種代謝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維持健康體魄。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保障到」、「負擔到」及「預計到」。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肥胖|疫情三成人增磅 正視肥胖症
  2. 失敗原因 愈減愈肥 中「不瘦降」?
  3. 拆解18個減肥失敗原因-突破體重停滯期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