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吃水果 | 拆解飲食迷思 | Cigna信諾香港
食物迷思

水果應在飯前或飯後吃?其進食亦有最好時機?

5 分鐘閱讀
cigna-team作者信諾團隊

水果應是飯前,還是飯後吃受到爭議,傳統說法一直強調飯後吃水果有助消化。隨著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並關注吃水果對身體的影響,例如影響血糖穩定,不少專家提出新說法,包括建議部分人可於吃飯前吃水果,而進食不同水果的時間也有差異。

註冊營養師劉嘉豪曾表示,水果蘊含水溶性纖維(其中一種膳食纖維),可與油脂結合並幫助排出體外,故有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功效。同時,水溶性纖維有調節血糖的作用,包括降低飯後血糖的上升幅度,對維持血糖的穩定性有好處。所以建議大家可於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進食以下水果:

另外,吃水果可增加飽足感,故計劃控制體重人士可於飯前進食,藉此減少正餐吃澱粉或肉類的份量。

至於適合飯後吃的水果,包括莓類、橘子類的水果。這兩類水果水份較高,纖維量相對較低,當中的維他命及礦物質更可以幫助消化,故適合飯後進食。另外,橘子類的水果含有豐富維他命C,可以促進身體吸收食物中的鐵質。以下是一些適合在飯後進食的水果:

飯後立即進食水果,可引致消化不良胃氣增加,因此一般建議相隔一段時間,例如飯後一小時後才吃水果會比較好。另外,不建議吃一些纖維太豐富的水果,例如蘋果,因為纖維會延長身體的消化時間,令部分較難消化的正餐食物,包括高油份的食物,在腸胃停留更長時間,反而會加劇消化不良的問題。

坊間一直流傳飯後吃水果可增加患上癌症的機會,惟這說法沒有充份的證據作支持,不僅缺乏醫學證明,營養界亦普遍認為屬誤解,但對部分病患者來說,飯前或飯後吃水果,可能會影響本身病情。

其中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人士建議在兩餐之間進食水果,例如下午茶時吃,比在接近飯前或飯後吃更好,因為此舉可以防止血糖急升,避免血糖波動的幅度太大。那麼吃哪些水果較好?註冊營養師黃穎琳曾指出,糖尿病患者應盡量選擇一些低升糖指數(低GI)的水果,例如藍莓、士多啤梨、橙、雪梨、西柚、沙田柚、奇異果、蘋果、火龍果等。至於升糖指數屬中至高的常見水果,例如西瓜、芒果、蜜瓜及木瓜等,建議少食,或先諮詢註冊營養師的意見。此外,糖尿病患者進食水果時應留意及控制進食份量。

腸胃較差人士,例如容易胃痛、胃酸過多及胃酸倒流的人,應該避免空腹進食水果,以防過度刺激胃部,令胃酸分泌增加。例如避免在空腹時吃酸性較高的檸檬及橙。

一些含有豐富單寧酸的水果例如香蕉、柿子、石榴等,當中的單寧酸會與胃酸結合,形成難以消化的物質,容易令人出現胃痛、胃脹等症狀。建議腸胃差的人以及經常大魚大肉或大量進食的人,可於飯後吃木瓜、奇異果、菠蘿等含有豐富酵素的水果,從而幫助消化。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每日吃水果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但進食水果的時間和份量亦很重要,有機會影響健康,包括血糖水平的穩定性。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水果|飯後半小時食橙助消化保護腸道 10款水果進食時間要知
  2. 水果|空腹吃水果傷胃?營養師:腸胃不佳飯前不宜食橙香蕉
  3. 飯後吃水果宜相隔一小時 高纖、高酸性、易產氣水果飯後不宜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