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學童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

【兒童精神健康】關注疫情下兒童情緒問題

4 分鐘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為應對疫情,學童要適應網課及面授課程夾雜的學習模式。面對反覆的轉變,可能會帶來種種兒童情緒問題,家長宜多些關注,或者透過改善親子溝通技巧,了解孩子們的需要、細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兒童一旦受到太大壓力,有機會出現心理上及身體上的症狀,家長不妨多留意小朋友的表現,會否由原本精靈活潑模樣,開始出現一些轉變,包括身體有各種不適。

  • 頭痛、頭暈
  • 肚屙、肚痛
  • 呼吸急促或有困難
  • 心跳、手震
  • 情緒變得忟憎、暴躁
  • 感到驚慌
  • 悶悶不樂
  • 對什麼事情或喜歡的事情都失去興趣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曾表示,受疫情影響,小朋友大部分留家抗疫,不能外出及減少社交活動,同時又要適應上課模式的轉變,近年臨床所見到的兒童情緒病個案,比過往增加,甚至有兒童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呼籲家長要小心留意兒童的精神健康,尤其上述提及的症狀和表現。

家長最好與小朋友平日比較,例如原本是一名很開心的小朋友,忽然變得悶悶不樂;或以前很喜歡玩手機遊戲,但忽然不想玩了。有這些現象,便要加倍留意,建議嘗試與子女傾談,了解他們心中想什麼、有什麼感受。若他們不願意說出來,而情緒及行為上明顯有不正常的改變,便要考慮帶往專業人士求助,例如精神科醫生、尋求兒童心理輔導等服務。

救助兒童會的專家就指出,在這段時間,兒童有可能從不同渠道例如睇電視、上網獲取不同資訊,包括一些錯誤的資料。家長可盡量為子女提供簡單及清晰的資訊,解釋現正發生的事情,澄清他們的誤解。並嘗試了解小朋友的擔憂和感受,例如透過角色扮演,鼓勵他們分享個人想法,聆聽他們內心的需求,期間不加批判。

  • 維持常規時間表,與子女一同制訂每日的時間表,包括學習、玩耍、做運動的時間一起準備及炮製食物,例如烘焙蛋糕
  • 在家中做一些簡單體能鍛煉,或隨著喜歡的音樂跳舞,讓自己和孩子的心情放輕鬆
  • 將抹枱、摺衫等家務,轉化成趣味遊戲,找小朋友幫手做
  • 限制兒童使用電腦或手機的時間,包括限制新聞報道和社交媒體的瀏覽量,減少接收太多資訊
  • 與親人朋友、同學傾電話、進行視像,保持社交聯繫

政府較早前發表一份報告,顯示香港兒童精神病患者的人數正在增加,兒童的精神健康又再一次成為城中熱話。

除了競爭激烈的教育制度外,其他因素亦會對本地學生的心理發展造成破壞性影響。如不加以解決,甚至可能會導致抑鬱、焦慮或其他精神健康問題:

  • 近半家長已為他們就讀幼稚園和小學的孩子報讀至少兩個課外課程
  • 小朋友過度使用流動電話以及長時間使用社交媒體
  • 五分之一的父母每週與孩子傾談的機會少於一次
  • 本地的孩子往往晚睡,睡眠不足可能對情緒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 冷漠:你的孩子是否對曾經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 習慣改變:睡眠過度或失眠;吃得太多或太少都可能是兒童抑鬱症的徵兆。
  • 小朋友情緒失控:假如你的孩子易怒、極度不耐煩或過於自我批評,又或者假如他們經常情緒波動,亦可能是抑鬱或焦慮的徵兆。

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如嘗試增加更多的家庭時間和控制使用智能電話也起不了作用,尋求專業幫助可能是明智的一步。

家庭

擔心的父母應該與孩子的老師談談,以便更清楚地了解他們在學校的行為。接下來,向兒科醫生諮詢,並要求轉介至兒童心理輔導等專門照顧幼兒心理健康的專業人員作進一步檢查及兒童心理評估。家庭輔導亦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面對的挑戰。3

治療

就像任何身體疾病一樣,藥物是治療情緒病症狀的有效方法。藥物可以與心理治療和其他相關專家協調,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4

學校

在教育方面,校方應將精神健康納入課程之內,鼓勵公開討論更多關於精神健康問題和相關症狀的話題,從各方面更認識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假如你正在盡心盡力處理你孩子的精神健康問題,不必灰心。請記住,不論是你或你的孩子都可以得到適切的幫助。治療路上,你絕不孤單!

兒童的行為有時就如一面鏡子,反映家長的說話和溝通模式。例如家長談吐斯文有禮,子女說話方式也會較為溫和。相反,若家長愛發號施令,常常攻擊他人弱點,對子女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舉例經常找小朋友的錯處及進行責罵,會損害其自尊心,也會令性格較易變得自卑或頑劣。

衞生署的專家建議家長,要專心聆聽子女的傾訴,了解及尊重他們的想法,並作出正面的回應,包括表示明白子女的想法和感受。當大家遇到難題時,要共同商議及找出辦法。例如與子女傾計時,可善用身體語言,包括維持相若的視線水平及眼神接觸、輕摟或輕拍子女肩膀以示關懷,同時保持平和及關懷的聲線語氣,以及面部表情。聆聽時,家長要停止手上的活動,包括放下手機,把身體微微向前傾,表示專注聆聽。另外,說話技巧極為重要,可參考下列溝通技巧秘訣。

  • 預先想好要說的話,清楚表達訊息,避免屆時「口不對心」,或因情緒激動和語氣負面,最後令雙方關係緊張。
  • 如用「你」作為講話的開首,很多時會變成指責的說話,反而用「我」作為開首,較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這麼晚我也不見你回家,我擔心你遇到甚麼意外?」
  • 留心聆聽子女說話之後,才發表意見,保持雙向溝通。
  • 命令式語句的語氣比較強硬,會令子女感到不受尊重,建議採用開放式問題,例如「你認為下次可如何處理?」,讓子女有機會學習自行處理問題和承擔責任。

舉個例子,當小朋友在學校遇到事情時,主動找家長傾訴,家長最好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及事情,除了專心聆聽及表示明白子女的感受,也可分享自己過往曾遇過類似的經驗,並給予時間,讓子女抒發及平伏自己的情緒,然後讓他們選擇是否需要進一步協助。例如家長可引導子女分析問題,尋求解決辦法。又或者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隨時歡迎子女傾訴或討論。

Cigna_Elite360_CTA_Banner_EN

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5,000萬,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自選保險保障、個人化健康評估、三大危疾「癌症、中風及心臟病」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疫情下兒童情緒病個案增 頭痛、肚屙、呼吸急促或跟情緒病有關
  2.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明TEEN會更好 - 家有少年
  3. 香港救助兒童會-疫流童行
  4. SCMP - All work and no play: why more Hong Kong children are hav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5. Harvard Medical School - Are you missing these signs of anxiety or depression?
  6.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 Children and Mental Health
  7. The Conversation - Five things schools can do to help pupils’ mental health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