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緊張】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心理健康

【神經緊張】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3 分鐘閱讀

容易頭痛頭暈、神經緊張,或經常出現腹瀉便秘等腸胃不適,總是覺得「周身唔舒服」,但身體檢查卻找不到病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醫學界認為自律神經失調有機會與長期壓力大、內分泌失調、日夜癲倒或長期捱夜的生活相關,並可誘發不同的身心症狀,例如整個人變得神經緊張、焦慮、容易失眠等。

  • 容易感到焦慮、不安或神經緊張,集中力及記憶力降低
  • 失眠包括入睡困難、半夜扎醒、早醒
  • 出現頭暈、頭痛偏頭痛
  • 胸悶或壓迫感,覺得呼吸不暢順
  • 喉嚨不適、有異物感,覺得不能吞口水
  • 手掌、腳底或頭部容易出汗
  • 胃酸倒流、胃痛
  • 容易感到腹痛,出現腹瀉或便秘
  • 容易皮膚潮紅、鼻塞心悸、耳鳴

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神經緊張,往往會聯想到情緒或心理健康出問題,原來箇中原因與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有密切關連。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這兩種神經透過互相平衡和作出調節,來控制體溫、血壓、心跳、腸胃蠕動、呼吸、流汗等各種生理狀態和反應,正常情況下,自律神經是無法受個人意識所控制。

交感神經一般會於日間及受壓時比較活躍,故此時血壓、心跳會上升,令人在返工返學期間,充滿精神和活力,並時刻保持警覺,以應付挑戰。至於副交感神經則會於晚上比較活躍,透過降低心跳、體溫及放鬆肌肉,讓人準備進入睡眠休息的狀態。

醫學界普遍認為自律神經失調屬於生理現象,與精神緊張、過度焦慮有關,並不屬於一種診斷或一個疾病。當自律神經系統受到以下一些因素影響以致失調,就會打亂了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例如引發了交感神經,錯誤地在晚上變得活躍,繼而令人夜晚感到興奮及失眠,帶來上述提及的各種症狀。

  • 過勞、壓力沉重,尤其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的人
  • 經常捱夜或日夜癲倒的人,打亂了正常的生理節奏
  • 內分泌失調,例如患了糖尿病
  • 患了神經性疾病,如認知障礙症
  • 體內荷爾蒙轉變,例如女性處於生理期前後、產後或更年期階段
  • 藥物引起副作用
  • 患有焦慮症抑鬱症
  • 缺乏運動

臨床上可安排患者服用治療心跳快或腸胃不適的藥物,以改善患者的不適症狀。同時需要鼓勵患者改變生活方法,例如學習緩慢呼吸或深呼吸,調整生活和作息的規律,捨棄緊張和忙碌的生活節奏。同時,要盡量避免「手機不離手」,多抽時間讓自己休息。台灣營養師陳嫚羚建議都市人可從飲食方面著手作出預防:

  • 平日充足飲水
  • 減少從飲食中攝取過多糖份
  • 本身受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所影響的人,宜戒掉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品,避免讓咖啡因影響心跳和睡眠,令焦慮症狀加劇
  • 適當從飲食中補充維他命B雜和維他命E,若缺乏這些維他命,可能會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由焦慮症引起,所以預防焦慮症也很重要。例如培養恆常運動的習慣,有助放鬆心情,重拾對生活的控制感,趕走焦慮不安、無助等負面情緒。又可透過呼吸練習、放鬆肌肉訓練,及各種方式的靜觀練習(又稱正念練習),包括冥想、步行、進食,學習放慢腳步,放下焦慮情緒。參加興趣班、學習新事物及培養嗜好,除了可擴闊眼界,認識新朋友,也有助保持有規律及充實的生活,讓精神有寄託。

萬一受焦慮、無助的想法糾纏,不妨嘗試用不同角度處理,例如想像若朋友有這個想法,自己會提供什麼建議;某些想法尤其負面想法,是否有證據支持;某些思想方式對自己有否幫助。最後,若感到思緒複雜或混亂,不妨把想法寫下來,當心情平靜時,再試用客觀方式去處理和思考。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自律神經失調有機會令到身體及情緒受影響,導致不同的身心症狀,不容忽視。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保障到」、「負擔到」及「預計到」。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自律神經失調
  2. 自律神經失調|失眠暈眩胸悶冇原因?6項飲食建議紓緩吃蛋戒咖啡
  3. 淺淡自律神經失調與失眠
  4. 紓緩治療平台-焦慮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