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拗柴受傷 | Cigna信諾香港
健康新知

【拗柴】足踝扭傷的急救及避免方法

6 分鐘閱讀

不小心拗柴(即足踝扭傷)可令人舉步為艱,其中女性會較容易發生,部分人更會出現慣性拗柴,長遠可加劇患處損耗而出現退化,不能掉以輕心。腳踝扭傷如情況輕微,可靠自行處理及休息,但若病情嚴重例如足踝韌帶出現撕裂,甚至導致骨折,便需要接受適當治療。大家不妨了解拗柴的成因、症狀及急救方法,有助提防拗柴突襲。

拗柴通常是當人失平衡時,為了想固定身體,而過度伸拉或突然扭轉足踝關節,導致意外拉傷前足踝韌帶。常見是內翻拗柴導致不同程度的受傷,例如外側相關韌度受傷。常見症狀如下:

  • 強烈痛楚
  • 腫脹
  • 患處的微血管爆裂,引致充血、局部皮膚呈現青藍色瘀斑
  • 如韌帶完全撕裂、足踝關節完全脫位,腳踝會未能平衡

拗傷的傷勢可根據不同嚴重程度分為3個級別:

  • 第1級:足踝韌帶組織有輕微鬆弛及扭傷,有輕微腫脹、感到繃緊及僵硬,一般仍可緩慢走路
  • 第2級:部分韌帶撕裂,出現明顯疼痛、腫脹,活動能力受影響,如勉強走路會感到十分疼痛
  • 第3級:足踝韌帶完全撕裂或骨折,喪失活動能力,關節狀況不穩定,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復康治療,並有可能要進行手術

行走凹凸不平的路面、落樓梯期間,特別容易發生扭傷腳腕的意外,而下列幾類人士比較容易拗柴:

  • 平日不做運動或較少做運動的人
  • 穿高跟鞋人士(因為有關姿勢會將前足踝韌帶拉扯至最緊,容易意外扭傷)

萬一發生意外扭傷足部,大家可記住「RICE」口訣,進行自我急救,從而紓緩有關的急性症狀及加快康復。口訣如下:

  • 休息(REST):受傷後48小時內要多休息,減少活動,有助紓緩痛楚。輕微拉傷一般會於3至7日內康復
  • 冰敷(ICE):冰敷或冷敷患處可紓緩腫脹、疼痛等症狀,可每2至4小時進行1次,每次約15至20分鐘。例如使用冰袋或者用膠袋盛起冰塊,再用毛巾包裹,然後冷敷患處,切記不要把冰塊直接敷在患處上
  • 包紮(Compression):使用彈性襪套或彈性繃帶妥善包紮患處,從而固定足踝關節,讓患處休息,並預防腫脹及再度扭傷
  • 抬高(Elevation):受傷後48小時內把患處抬至高於心臟的水平,幫助血液及淋巴回流,可以消腫。例如先躺下,再用枕頭墊高足踝

其他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例如服用消炎止痛藥,可幫助減痛及消腫,適合輕微拗柴人士。另外,患者建議接受物理治療,訓練患處附近的肌腱組織及關節感覺神經,並強化肌肉,以預防再度扭傷。至於在受傷初期,患者可考慮用拐杖輔助步行,如嚴重則可能要佩戴石膏靴2至3星期,以固定和支撐足踝。在個別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患者考慮進行手術,修補受傷韌帶。

根據醫院管理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提供的資料指出,拗柴患處的腫脹及痛楚,一般需2至3星期才會漸漸消退。如出現下列情況宜盡快求醫:

  • 傷勢開始變得嚴重,如患肢皮膚蒼白、麻木、有針刺感或有灼熱感
  • 受傷數日後仍行動不便,活動能力嚴重減退及疼痛增加

若經常拉傷足踝,日常不妨多做平衡運動及肌肉訓練,有助改善步行的穩定性,例如透過跑步鍛鍊下肢肌肉。同時亦可進行一些練習,例如單腳站立(雙腳輪流做、每次維持半分鐘至1分鐘)、或屈膝單腳跳(左右腳交替跳躍)等動作。前者可增強關節感覺能力、訓練腳腕平衡力,後者可鍛鍊足踝關節的穩定性及下肢肌肉。另外可參考以下建議:

  • 穿高筒鞋有助穩定關節
  • 避免穿高跟鞋,有助減少拉傷韌帶的風險,尤其容易拗柴人士
  • 維持標準體重,減輕對足踝韌帶的壓力
  • 在凹凸不平的地面行走、跑步或工作時要份外留神
  • 運動前後要有足夠熱身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扭傷足踝的後果可大可小,患者有可能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甚至接受手術。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急救5步曲 處理拗柴有法
  2. 醫院管理局健康指南-足踝扭傷護理指引
  3. 強化關節防拗柴
  4. 「拗柴」絕非小事 韌帶撕裂或會骨折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