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是什麼 | Cigna信諾香港
健康新知

原來厭食症是精神病,一文拆解其成因、定義及病徵

6 分鐘閱讀

厭食症(又稱為神經性厭食症)屬於涉及進食障礙的精神病,嚴重可威脅生命。患者因為對飲食、身型體重及自我形像的想法出現扭曲,例如認為「瘦即是美」,或體重過輕但仍覺得自己「不夠瘦」,而做出種種包括瘋狂節食、進食後「扣喉」嘔吐等行為,導致體重下降及身體出現多種病症。認知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均是改善進食障礙的方法。

患者通常的體重會過輕,甚至已經瘦骨嶙峋、骨瘦如柴,但仍會覺得自己很肥胖,尤其是大腿和臀部,並堅持要繼續減肥,例如經常表示飽肚而拒絕進食或每餐只吃1個水果。同時,他們很注重外表,會經常照鏡和與人比較,並嘗試下列不同行為去減輕體重,希望能擁有時裝模特兒般的身形:

  • 因怕肥而過度節食
  • 刻意避開進食含有脂肪、肉類、澱粉質及糖類的食物
  • 患者進食後會感到愧疚,繼而做出一些補償行為,例如不停做運動,或「扣喉」以嘗試把食物嘔吐出來
  • 服用抑壓食慾的藥物、瀉藥、利尿劑(即去水丸)

厭食症多數在青春期開始出現,較常在13歲至20歲之間病發,女性比男性較大機會患上此病。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的資料指出,每200名女學生中,便有1人會患上厭食症。

醫學界認為患者受生理(包括遺傳因素)、心理及社會因素影響而患上該病,可參考下列病因分析:

  • 如親人有飲食失調問題(厭食症或暴食症),家屬患病的機會可高達10倍
  • 大腦血清素能協助腦部控制情緒及飲食行為,如血清素失調會影響飲食行為
  • 被家人過度管束生活,令青少年無法獨立自主並感到不能掌控人生,遂透過控制飲食來取回控制權及自尊心
  • 社會過度吹捧節食、纖體等概念,令身型比較豐滿的人會受到他人取笑
  • 受到情緒困擾或患有情緒障礙症、人際關係疏離、遇上家庭變異等問題
  • 受到朋輩問題影響

大家不妨進行一個名為「SCOFF」的問卷,透過簡單的自我測試,了解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出現進食障礙的先兆,若有2條或以上的問題答「是」,建議最好盡快找相關專家求助。測試如下:

  1. 曾因為吃得太飽而想嘔吐
  2. 擔心自己無法控制進食份量
  3. 過去3個月,體重減少超過14磅
  4. 當別人說你太瘦時,你仍然覺得自己很肥
  5. 認為食物支配了自己的生活

患者過輕可引致營養不良和身體出現不同疾病,例如荷爾蒙分泌失調免疫系統減弱等,但他們往往會忽視或否認這些健康問題。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曾列舉出過度節食會對身體造成以下影響:

  • 女性可能會停經,男性或會有性功能障礙
  • 貧血
  • 血壓過低,心跳及呼吸減慢
  • 怕凍、感到身體軟弱無力
  • 皮膚變黃、頭髮變稀疏或有脫髮問題
  • 指甲變得脆弱
  • 骨質疏鬆
  • 難以集中精神
  • 青少年可能會發育遲緩
  • 出現情緒問題如抑鬱症

患者若出現貧血或電解質嚴重失衡,可引起心律不正、血壓低,甚至心臟衰竭,嚴重可致命。另有可能因為經常扣喉嘔吐,令食道受損出血。健康狀況一旦受影響,患者都有可能要接受住院治療。

患者需要接受不同專家的協助,例如臨床心理學家會探討他們面對的壓力和問題,包括來自家庭、學校及社交等不同方面的困難;並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改變患者在飲食、身型、體重方面的謬誤和修正其扭曲了的想法,重建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飲食習慣。如同時患有其他精神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便需要服用相關藥物來控制病情。另外,營養師也會為患者制訂個人化的餐單,協助他們逐步增加食量及所需營養,改善體重及健康問題。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厭食症有機會引致營養不良,令身體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飲食失調(包括厭食症、暴食症)
  2. 香港心理衞生會-厭食症
  3. 厭食症的診斷指標
  4. 飲食失調是種病?精神專科醫生講解厭食症和暴食症的病徵、成因和分別
  5. 厭食症患者都會暴飲暴飲?醫生:符合3條件即患上厭食症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