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枯 | Cigna信諾香港
健康新知

【骨枯】骨骼缺血性壞死是什麼?一文了解其成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5 分鐘閱讀

骨枯是指因為骨骼的血液循環不良,例如血液供應中斷或受阻,導致患者的骨骼缺血性壞死。患者在病發初期時未必有明顯症狀,但當病情逐漸惡化,便會受很多關節問題困擾,包括關節痛和關節變形,引致其失去活動及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可能要靠別人輔助或照顧。立刻了解引起骨骼缺血性壞死的成因及症狀,及早採取預防措施。

骨骼缺血性壞死會令骨頭的結構改變甚至塌陷,患者不但容易發生骨折的意外,還會出現各種關節病症:

  • 關節日益疼痛,並變得軟弱無力
  • 肌肉萎縮
  • 出現嚴重關節炎
  • 關節下陷及變形
  • 腹股溝、大腿、臀部、髖部或膝部等部位出現疼痛
  • 患者受長期痛症困擾,導致情緒低落

骨科專科醫生霍偉明曾指出,骨枯可影響身體多個關節,包括較常見的髖關節,其次為膝關節、近手腕的手腕舟骨、肩膊關節、足踝關節、手腳的小關節等,亦有些患者身上有多於一個位置發生骨枯。醫學界認為引致骨骼缺血性壞死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 長期服用或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
  • 酗酒習慣的人,因酒精會破壞造骨細胞,令通往骨骼的微絲血管收窄,或令骨骼周邊的脂肪細胞脹大,從而壓着血管令骨骼細胞缺血及退化
  • 血管發炎或收窄
  • 放射治療(即電療)會削弱骨骼並損害血管,所以接受電療(尤其股骨位置)的人出現骨枯風險較高
  • 患上嚴重「潛水病」人士,患者因上水太快,令體內的氮氣短時間內湧出,導致股骨頭的血管栓塞
  •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令供應骨骼的血流減少
  • 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例如紅斑狼瘡症等風濕病患者,出現骨枯的風險較高
  • 糖尿病患者
  • 骨質疏鬆症患者
  • 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
  • 遺傳因素
  • 因運動或意外造成骨折,例如股骨頸曾發生骨折,都可誘發骨枯

醫生可透過為患者進行X光檢查、磁力共振檢查或同位掃描等,評估患處的骨骼血液供應有否受阻,從而診斷是否出現骨枯。治療方面,除了服用消炎止痛藥外,臨床上會視乎不同病情階段,提供手術治療方案,例如早期患者可接受骨髓減壓手術(在股骨頭開幾個小孔來減壓)或植骨等手術,從而恢復骨骼的功能。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例如出現髖關節、膝關節骨枯的人,可能要按情況進行更換人工關節的手術。

骨骼缺血性壞死屬於難以避免的疾病,尤其部分成因與病人本身所患的疾病有關,大家可參考以下的建議,來減低患上骨枯的風險:

  • 控制飲酒量或避免飲酒
  • 避免吸煙
  • 避免關節過度勞損
  • 若因為某些疾病,需要服用類固醇藥物,應根從醫生的指示及說明,適當使用類固醇,避免自行用藥

另外,平日有效控制膽固醇水平,對預防骨骼缺血性壞死有幫助。因為膽固醇過高,會令血管內壁積聚脂肪,可阻礙供應骨骼的血液,影響骨骼健康。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骨枯若病情嚴重,會令患者失去活動能力,影響正常生活,不容忽視。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精神科治療。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骨枯
  2. 別與骨質疏鬆混淆 骨枯無法逆轉
  3. 股骨頭骨枯
  4. 髖關節骨枯病人難自覺患病 高危人士需注意痠痛病徵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