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枯是指因為骨骼的血液循環不良,例如血液供應中斷或受阻,導致患者的骨骼缺血性壞死。患者在病發初期時未必有明顯症狀,但當病情逐漸惡化,便會受很多關節問題困擾,包括關節痛和關節變形,引致其失去活動及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可能要靠別人輔助或照顧。立刻了解引起骨骼缺血性壞死的成因及症狀,及早採取預防措施。
骨枯可致關節痛、關節炎
骨骼缺血性壞死會令骨頭的結構改變甚至塌陷,患者不但容易發生骨折的意外,還會出現各種關節病症:
骨骼缺血性壞死的成因眾多,包括骨質疏鬆、風濕病等
骨科專科醫生霍偉明曾指出,骨枯可影響身體多個關節,包括較常見的髖關節,其次為膝關節、近手腕的手腕舟骨、肩膊關節、足踝關節、手腳的小關節等,亦有些患者身上有多於一個位置發生骨枯。醫學界認為引致骨骼缺血性壞死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 長期服用或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
- 有酗酒習慣的人,因酒精會破壞造骨細胞,令通往骨骼的微絲血管收窄,或令骨骼周邊的脂肪細胞脹大,從而壓着血管令骨骼細胞缺血及退化
- 血管發炎或收窄
- 放射治療(即電療)會削弱骨骼並損害血管,所以接受電療(尤其股骨位置)的人出現骨枯風險較高
- 患上嚴重「潛水病」人士,患者因上水太快,令體內的氮氣短時間內湧出,導致股骨頭的血管栓塞
-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令供應骨骼的血流減少
- 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例如紅斑狼瘡症等風濕病患者,出現骨枯的風險較高
- 糖尿病患者
- 骨質疏鬆症患者
- 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
- 遺傳因素
- 因運動或意外造成骨折,例如股骨頸曾發生骨折,都可誘發骨枯
治療方法
醫生可透過為患者進行X光檢查、磁力共振檢查或同位掃描等,評估患處的骨骼血液供應有否受阻,從而診斷是否出現骨枯。治療方面,除了服用消炎止痛藥外,臨床上會視乎不同病情階段,提供手術治療方案,例如早期患者可接受骨髓減壓手術(在股骨頭開幾個小孔來減壓)或植骨等手術,從而恢復骨骼的功能。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例如出現髖關節、膝關節骨枯的人,可能要按情況進行更換人工關節的手術。
避免過量服用類固醇可預防骨枯
骨骼缺血性壞死屬於難以避免的疾病,尤其部分成因與病人本身所患的疾病有關,大家可參考以下的建議,來減低患上骨枯的風險:
另外,平日有效控制膽固醇水平,對預防骨骼缺血性壞死有幫助。因為膽固醇過高,會令血管內壁積聚脂肪,可阻礙供應骨骼的血液,影響骨骼健康。
骨枯若病情嚴重,會令患者失去活動能力,影響正常生活,不容忽視。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精神科治療。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