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注射肉毒桿菌的副作用、肉毒桿菌的注意事項
健康新知

【肉毒桿菌】注射肉毒桿菌的副作用、肉毒桿菌的注意事項

6 分鐘閱讀

近年醫學美容越來越受歡迎,有不少人會注射肉毒桿菌,希望消除及改善皺紋,讓皮膚回復平滑緊緻。但當中也有一定副作用及注意事項,需要大家留意,包括應由註冊醫生處方及注射肉毒桿菌。衞生署由2016年5月至2021年9月,便接獲至少22宗市民注射肉毒桿菌後疑似中毒的個案,包括到美容院注射,或返內地接受注射,其中1人懷疑因此死亡。

坊間經常提及打肉毒桿菌針進行醫學美容,正確的醫學名稱是指「肉毒桿菌毒素」,它屬於一種肌肉鬆弛劑,是本港必須註冊的藥劑製品。過往肉毒桿菌在醫學上可用於治療膀胱過度活躍症、多汗症等疾病。後來逐漸應用在美容方面,例如改善「表情紋」(又稱「動態紋」)。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曾指出,當大家要做一些面部表情時,腦部會通過神經發出信號給肌肉,然後神經末梢會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刺激肌肉收縮。肉毒桿菌正針對此問題,透過阻斷神經末梢釋放上述物質,令被注射的局部肌肉得到鬆弛,從而減少收縮郁動及減輕表情紋,帶來除皺效果。

根據衞生署的資料指出,肉毒桿菌針可用作減少下列位置的皺紋:

  • 前額
  • 兩眉之間
  • 眼部四周
  • 面部下方
  • 頸部

由於大部分接受注射的患者都希望觀感自然,所以適量注射也可以得到自然減少皺紋的效果,有意注射肉毒桿菌的人士,宜在療程開展前,先與醫生商量。肉毒桿菌的治療效果,大約維持3至6個月不等,換言之,要持續維持相關效果,之後需考慮再進行注射療程。

注射肉毒桿菌的副作用及併發症包括受到感染、疼痛、出血、形成血腫、瘀傷和留疤 。陳湧醫生指出,不少人擔心的「膠面」、不自然感覺,或左右上下不對稱等問題並不常見。

衞生署指出,接受注射的人士有機會在注射數小時、數日或數星期後,在咀嚼、甚至吞嚥、說話或呼吸等方面出現問題。有個別人士所注射的肉毒桿菌毒素可能會擴散,影響遠離注射部位的其他範圍,引致各種症狀,包括聲音沙啞、眼瞼下垂、重影或視力模糊。

衞生防護中心於2016年5月錄得本港首宗肉毒桿菌素中毒疑似個案,至去年9月已錄得至少21宗相關疑似中毒個案,其中涉及的15人在內地接受注射。另外6人在本港一些商舖包括美容院接受注射療程。餘下1人報稱在家中接受注射。

根據中心的資料顯示,去年便有1名24歲女子在旺角一間美容院,接受小腿肉毒桿菌注射後,出現胸口不適、氣促、全身無力和心悸等症狀,即日經仁濟醫院急症室,入院進行治療,臨床診斷為懷疑醫源性肉毒中毒(即與醫療程序有關的肉毒桿毒素中毒)。此外,2018年也曾發生一宗52歲女子在本港美容中心注射肉毒桿菌後的死亡事件。

有醫生曾估計,中毒事件可能與肉毒桿菌錯誤入血,並走入其他器官有關,例如走入呼吸道導致呼吸困難,或注射劑量過多引致併發症。由於肉毒桿菌沒有解藥,中毒病人只能接受支援性治療。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彭志宏也曾指出,本身呼吸有困難的人,例如患有肺氣腫、哮喘的人士,不宜注射肉毒桿菌,尤其頸部接近聲帶及喉頭,如該部分肌肉不懂收縮,就可能會妨礙呼吸。另外,曾做手術、孕婦、需餵哺母乳的女士、患重肌無力症者均不宜接受該療程。

衞生署過往每次公布相關中毒事件時,都有提醒大眾,接受注射肉毒桿菌的療程,只應由註冊醫生處方和施行。另留意下列貼士:

  • 注射前,先了解其程序詳情、潛在風險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徵詢醫生的意見,作知情的選擇;
  • 若曾對肉毒桿菌過敏,或計劃注射的部位有感染發炎,不應注射;
  • 如獲美容服務提供者轉介至醫生施行程序,應要求以書面形式提供醫生全名,然後查閲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名單,以了解其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
  • 注射肉毒桿菌後,出現感染症狀,包括發燒或感到不適,大家應立即求醫。

由於肉毒桿菌毒素屬於藥劑製品,必須經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註冊後才可於巿面供應。大家可留意有關產品包裝上,是否有註冊藥劑製品的註冊編號,格式為「HK-xxxxx」。另可瀏覽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的註冊藥劑製品網頁,查核個別藥劑製品,包括例如肉毒桿菌毒素,是否已向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註冊。

資料來源

  1. 衞生署-肉毒桿菌毒素注射
  2. 衞生防護中心-肉毒中毒
  3. 【肉毒桿菌中毒】24歲港女旺角美容處所注射肉毒桿菌後中毒 同日胸口不適須入院治療
  4. 火車軌、魚尾紋出沒變「大叔」?擊退動態皺紋,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會變膠面嗎?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