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念珠菌 | 預防真菌感染 | Cigna信諾香港
健康新知

一文拆解感染耳念珠菌的症狀、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5 分鐘閱讀

耳念珠菌屬於新發現的多重抗藥性真菌,可在人體及環境中存在,一旦造成感染可導致嚴重後果,甚至引致死亡。本港間中便有院舍或醫院出現耳念珠菌的群組感染個案,長者、免疫力弱人士尤其高危,大家都要加倍注意及預防。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曾指出,耳念珠菌是其中一種念珠菌,屬於真菌類別,它首次於2009年在日本一名病人的耳道中發現,故命名為耳念珠菌。其實耳念珠菌可寄居於人體其他器官,目前大部分耳念珠菌皆並非在耳道發現。

該菌可於身體的不同部位繁殖而不發病,例如腋窩、腹股溝、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呼吸道、消化道、女性陰道等,而大部分帶菌者都沒有症狀,也不會影響健康人士。但當身體的抵抗力轉差,例如患上長期疾病、癌症等,便有較大機會發病,並可造成尿道炎、陰道炎等疾病。而該菌一旦入血可造成入侵性感染,情況嚴重更可誘發敗血症而導致死亡,不容忽視。因該菌入血而造成的入侵性感染的症狀如下:

該菌主要透過與患者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而傳播,並較常於醫院和院舍內出現。例如帶菌病人透過共用物件,即病床欄杆、血壓計、探熱儀器等工具或設備,將耳念珠菌傳給其他人士。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指出,下列幾類人士都有受感染的風險:

  • 曾經或持續使用抗真菌藥物或抗生素治療的人
  • 接受血管和腹部手術的患者
  • 正使用侵入性醫療儀器,例如中央靜脈導管、術後引流管和導尿管的病人
  • 正接受免疫系統抑制藥物人士
  • 患有慢性腎病、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糖尿病和長期入住深切治療部的患者

本港間中都有出現與院舍或公立醫院有關的耳念珠菌感染個案,主要以長者和長期病患者為主,部分人沒有出現症狀。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曾表示,2022年全美接獲2,377宗耳念珠菌的感染個案,該菌正於當地醫療機構傳播和蔓延,並對公共衞生系統構成威脅。該中心的分析又指出,臨床上接近一半患者在受到感染後90日內死亡,這些患者普遍本身已經帶有多種健康問題,因此受到該菌感染後較容易死亡。

臨床上要治療耳念珠菌的感染,醫生需參考患者的化驗結果及症狀,採用不同的抗真菌藥物,例如「棘白菌素」,服藥期通常為2星期。如患者身上的耳念珠菌出現抗藥性,則有機會採用高劑量的多種抗真菌藥物。至於皮膚出現病變,例如生了膿瘡、膿腫,則有可能需進行開刀引流治療。若純粹是耳念珠菌的帶菌者,身體沒有受感染症狀或明顯症狀,則無需服用抗真菌藥物。

  • 保持良好個人和環境衞生,包括勤洗手
  • 遵照醫生的處方建議,適當使用抗真菌藥物和抗生素,以免導致真菌出現抗藥性
  • 定期清潔及消毒環境,包括採用1比49稀釋漂白水進行消毒
  • 避免與他人共用物品,如毛巾、剃刀、指甲鉗或衣物
  • 維持健康生活、飲食及運動習慣,增強個人免疫力
  • 好好控制已有疾病,例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 避免直接用手接觸排泄物、傷口、 分泌物或已被污染的物件
  • 小心處理傷口或出現破損的皮膚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並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預防感染耳念珠菌。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精神科治療。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衞生署-耳念珠菌感染
  2.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
  3. 耳念珠菌的感染控制措施
  4. 攻陷半個美國!奪命耳念珠菌病例激增 近半病人90天內死亡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