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都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月」,除了要喚醒大家對認知障礙症(之前稱腦退化症、老人癡呆症)患者的關注,也藉此呼籲大眾多關顧患者家人、照顧者的需要和情緒壓力。海外研究估計全球有多達5千萬人患有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或腦退化症),大概每3秒便多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並推算在2050年會增加到1.5億人口患該病,尤其居住低至中收入地區人士的增幅較多。
如何面對及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
本港現時有超過10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有研究指出踏入2039年,本港60歲或以上人士中,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會增至33萬人。由於本港 80 歲以上人口數目會在2050年達到高峰,故預計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屆時也會達到高峰。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2019年一項調查發現,77%受訪者誤以為正常老化會導致認知障礙症,74%人士不認為有很多改善患者的措施,也有部分人因擔心權利被剝削及被歧視而不願公開病情。
以下是港島東醫院聯網提供關於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詳細貼士:
【基本護理方面】 |
1. 制定作息時間表,包括定時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令患者不會因記憶衰退而感到混淆 |
2. 鼓勵患者自己做一些較簡單的梳洗及穿衣動作,在有需要才作協助,保持個人衞生及外表整潔 |
3. 患者會忘記自己曾否進食及喝水,不懂得怎樣正確使用餐具及對某些食物產生特別厭惡或喜愛。建議要定時進食及提供患者喜歡的食物,鼓勵自己進食 |
4. 患者會傾向於把所有食物吞下而不加咀嚼,要避免同時吃固體及流質食物,以防窒息。進食期間宜保持環境寧靜,將電視音量降低 |
5. 若患者不能專心進食可分為多次,並留意有否咀嚼及吞嚥困難 |
【如廁及洗澡方面】 |
1. 患者或會忘記如廁的需要或不知道洗手間的位置,可定時帶往洗手間 |
2. 減少患者於晚飯後進食流質食物及喝水 |
3. 利用提示如箭咀,符號或圖畫去幫助患者更易尋找洗手間的位置 |
4. 患者可能會忘記洗澡,或因要他人幫助感尷尬而拒絕洗澡,為喚起對洗澡的興趣,可告訴患者溫水浴很舒服,沖涼液有清香氣味 |
5. 定時洗澡,可解釋洗澡的步驟,甚至作出部份示範 |
6. 浴室加設扶手,防滑膠及浴椅,提高洗澡時的安全 |
認知障礙症患者做運動消耗體力減少遊蕩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行為上可能會有很大變化,例如在家居附近四處遊蕩、出現幻覺或情緒變得暴躁等。建議家人或照顧者盡量保持心平氣和,冷靜地觀察及記錄患者所表現的行為,留意事情的前因後果再加以處理。例如在不熟悉的環境下,加倍留意患者的行為和適應能力;避免經常搬家,及改變家居的擺設。平時可多做有益的活動或運動來消耗多餘的體力,減少外出遊蕩。此外,配帶寫有姓名和電話號碼的名牌或手便鐲,及在家中預備患者近照,以防走失時作尋找之用。
坊間都有一些協助尋找走失人士的APPS,照顧者可善用科技,其中賽馬會耆智園2019年便聯同聖雅各福群會、香港科技大學推出「賽馬會友你蹤跡社區計劃」,開發了藍牙追蹤裝置「守護蹤」及尋人的手機應用程式「友里蹤跡」。「友里蹤跡」的手機開啟藍牙定位功能後,便能偵測到附近的走失人士,然後以匿名方式回報訊息,讓照顧者掌握到走失人士的位置。
患者很多時會妄想被人偷去物品,認知障礙症照顧者要避免雙方爭拗,要理解由病情引起,一方面可幫助尋找,另一方面表達理解及安慰,引開其注意力。如持續有幻覺,盡快帶往求醫。由於患者會忘記如廁或趕不及到洗手間,引致間中失禁,建議定時帶往廁所,家中走廊宜設有照明燈,或在床邊放一個便溺盆,方便晚間如廁使用。
另外,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因失去獨立能力及缺乏安全感,在需要如廁、感到肚餓、過熱、過冷或疲倦時,變得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鬧情緒。照顧者可以簡化工序,培養固定的生活習慣,避免改變生活環境。宜找出及除去引致煩燥不安的事物,毋須與患者理論和爭拗,當他們情緒激動時,應盡量找方法讓他們心情平伏。
如何與認知障礙症患者溝通?
聖雅各福群會灣仔健智支援服務中心經理呂幗英曾在報章中撰文表示,認知障礙症患者發展至後期會失去語言能力,理解能力低,未必能即時接收外來的訊息,需要時間將訊息逐一理解。所以家人及照顧者的語言要簡單和清晰,太長和太複雜會加重患者的壓力,難以理解內容和目的。長遠容易失去自信和自尊,引致抑鬱。
建議照顧者在初期應帶患者多參予社區活動,繼續保持社交生活,與外界溝通,平時在家宜給予時間和鼓勵他們多運用語言及表達自己。又可於病情早期或中期學習用簡單手語溝通,令長者容易明白。若太遲進行訓練,之後會有一定困難。同時可準備一些簡單及常用的彩色圖片、句子或單字,如寫上「要去洗手間嗎?」或「吃飯啦!」等字句,以便於後期與患者溝通,但日常也要繼續使用簡單句子溝通,以鼓勵長者盡量使用剩餘的語言和表達能力。
大家如發現家人出現認知障礙症的徵狀,應及早帶求醫。目前有些藥物可改善早期患者記憶力和減輕病徵,部分行為問題可通過治療去改善。非藥物治療如現實導向、懷緬治療都有一定成效。
認知障礙症症照顧者的壓力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絕對不是一件易事,當中尤其安撫患者、應對家屬需求等方面亦存在不少壓力。 長年累月下來,照顧者因感到巨大壓力很容易會出現焦慮、疲憊、抑鬱、甚至社交退縮等情況。
認知障礙症照顧者應如何面對壓力?
- 保持良好飲食及作息規律
- 定時運動,即使每天10分鐘也會對自己有幫助
- 給自己一些「自我」時間,例如小睡片刻、到公園散步、欣賞大自然,或看一場電影
- 與可信任的親友傾訴,不要過份壓抑情緒,別勉強自己事事要呵護患者
- 安排親友協助,例如將家務分工,避免「孤軍作戰」
- 學習及實踐放鬆技巧,如冥想和深呼吸等
- 可多方面學習照顧方法,例如參與講座、留意網上資訊或閱讀相關書籍或單張。認知障礙症協會、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能提供各種有關認知障礙症的資料,例如風險因素、疾病詳細情況和數據、照顧技巧等
- 向失智症照顧者支援小組或網站尋求幫助,例如賽馬會耆智園、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或「656照顧者好幫搜」當中包括前中後期的照顧錦囊
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5,000萬,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自選保險保障、個人化健康評估、三大危疾「癌症、中風及心臟病」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 SCMP - Third of Hongkongers over 80 will have dementia by 2050 as experts warn city is completely unprepared
- WebMD - 7 Stag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 Alzheimer's Association - Caregiver Stress
- 長者認知退化問卷
- 聖雅各福群會「656照顧者好幫搜」
- 港島東健康資源網-長者常見疾病
- 醒腦錦囊-給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及其照顧者(2020年版)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