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綜合症】一文拆解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健康新知

【腕管綜合症】一文拆解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5 分鐘閱讀

腕管綜合症是很常見的手部勞損疾病,無論是從事文職工作人士、家庭主婦都有機會患上。醫學界發現有部分患者可能因為身上患了其他疾病,引致腕管綜合症。掌握其病發原因、症狀及預防方法,有助減低患上該病的機會,或預防病情復發。

  • 手指麻痺:通常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及半邊無名指(即接近食指的半邊)感到麻痺或刺痛
  • 晚上睡覺時會痺醒或痛醒
  • 手腕屈曲或握拳時麻木加重
  • 雙手有時會感到無力握緊,影響手部活動的靈活性,包括難以握持物件
  • 患者可能需要揮動手掌來減輕症狀
  • 病情後期可引致拇指的大魚際肌肉(即拇指根部的肌肉群)萎縮,可影響手指肌力和拇指的控制功能

腕管屬於手腕的一個隧道形空間,底部及側面由腕骨組成,上面則由堅韌的韌帶覆蓋。而腕管的管道內會有肌腱經過,負責手指的活動,當這些肌腱出現發炎,包括增厚、腫脹及發大,便會令管道收窄及內裡的正中神經線受壓,引致相關手指位置出現疼痛、麻痺等症狀,形成腕管綜合症。下列是常見引致腕管綜合症的原因:

  • 長期屈曲手指、手腕,例如提物件、長期使用鍵盤和滑鼠等、扶柺杖走路、駕駛長途車、編織毛衣或做家務,所以清潔工人、家庭主婦及從事文職工作人士都較易患此病
  • 從事的工作需要使用高頻震動工具,如地盤工人使用電鑽
  • 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等功能失調、懷孕後期的婦女及有肥胖問題人士都是高危一族
  • 因創傷引致肌腱出現了炎症,例如曾發生腕骨骨折、或腕關節移位

磁力共振或超聲波等檢查,都有助判斷是否患上腕管綜合症。若確診該病,臨床上可透過藥物及物理治療,改善病情。醫生可視乎病情,為患者處方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控制痛症及炎症。另可利用手托,為患者固定手腕位置,減少手腕的活動及勞損,讓手腕得到休息。

註冊物理治療師黃嘉豪曾指出,物理治療可透過一些電療儀器(如低能量激光治療、超聲波、衝擊波、透皮神經電療機等)、針灸、運動貼布,以及舒整患者的關節、手法按摩及運動療法等,為患者進行消炎止痛。

若病情較差,大拇指的肌肉已開始萎縮,上述提及的保守性治療包括藥物、手托及物理治療等,效果已不太顯著。患者有機會要接受手術,改善正中神經線受壓的問題。 腕管綜合症的預防貼士

要預防或要避免病情復發,醫學界提出下列建議:

  • 盡量減少重覆性動作
  • 避免長時間使用電鑽等高頻震動工具,特別是已患有腕管綜合症的人。若因工作關係未能避免,應適當分配休息時間,勤做伸展運動
  • 注意手腕的姿勢,避免過份屈曲手腕、或過份使用拇指與食指,以免加重手腕壓力
  • 避免長時間使用高頻震動用具,如電鑽等
  • 減少長時間書寫、使用電腦打字或用滑鼠

定期休息可減少肌腱勞損,所以每工作一段時間,例如使用電腦、做家務,每15至20分鐘應作小休,進行一些伸展手腕和雙手的運動,例如把手腕向後拉,伸展手腕的肌肉。萬一出現紅腫、發熱及疼痛等急性發炎症狀,可每日3次以冰敷患處15分鐘以作紓緩。如急性期已過,可按照專業人士如物理治療師的指示,進行家居運動及早晚進行暖敷,促進血液循環,紓緩筋腱疼痛。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腕管綜合症患者會長期受到手指麻痺、疼痛所困擾,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故及早接受診治,非常重要。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腕管綜合症-家居護理
  2. 香港骨科醫學院-腕管綜合症
  3. 腕管綜合症-運動及護理
  4. 手痹手麻 入夜特別痛 握拳屈掌 揮別腕管綜合症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