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積水並非老人家才會出現的併發症,壯年人也可以病發。客戶Thomas因肺積水、肺炎引起的症狀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助,其後希望轉往私家醫院接受治療,其太太最後向信諾求助,獲Care Manager醫療服務經理作出悉心跟進,包括解釋轉院安排有可能出現的風險,讓家人可了解患者的處境及情況。
忽然呼吸困難、心口痛入院
Thomas30多歲,病發初期,曾出現頭痛、心口痛等症狀,後來情況越來越差,並出現呼吸困難、雙腳水腫等問題,他原本計劃到私家醫院求診,礙於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私家醫院因負壓病房不足而未能接收這類病人。Thomas在太太陪同下,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醫,需要住院接受治療。
證實肺積水、肺炎欲轉院
檢查診斷出Thomas患有肺積水及肺炎,他曾接受新冠肺炎病毒的測試,結果證實陰性,即沒有受到感染,至於在其他檢測中,院方也未能找到其引致肺炎的病菌。Thomas太太眼見丈夫病情嚴重,十分擔心,又希望為他找到更好的治療,所以想把丈夫轉往私家醫院治理。
接受深切治療搶救
Care Manager了解Thomas的情況後,向其太太解釋轉院安排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包括令病情轉差、也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不幸地,Thomas之後病情轉差,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搶救,也要在呼吸儀器的協助下,吸入高濃度的氧氣維持生命。
Thomas 在深切治療部的時候,Care Manager每天也與Thomas太太聯繫,希望了解客戶的病情變化,以在需要時提供協助,另一方面,也為其太太作出心理方面的支援,減少焦慮及緊張。
當Thomas脫離了危險期,太太與負責個案的Care Manager也隨之鬆一口氣,病情逐漸變得穩定及康復出院後,Care Manager為Thomas聯繫私家醫院作覆診,包括心胸肺科、心臟科等專科醫生長期跟進。
肺積水原因眾多 按不同情況接受治療
肺積水(即胸腔積液),意思指患者肺部外面的胸腔位置積水。醫學上分為兩大類別,包括「漏出性肺積水」及「滲出性肺積水」,這兩個類別的成因及治療方法都不同,處理方法也因人而異。漏出性肺積水多數由心臟衰竭、肝硬化或腎衰竭等較嚴重的長期疾病所引起,通常患者的兩邊胸腔都有積液。至於滲出性肺積水的成因,一般為肺膜發生炎症或癌症所引起,肺結核都可造成,此類肺積水的患者,只有一邊胸腔出現積液。另外,一些風濕性疾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也有機會併發肺積水。
如果肺積水的積水量較少,患者未必會有明顯症狀,但當積液增加,便會有下列較嚴重的症狀:
- 呼吸急速或氣促
- 咳嗽
- 胸痛
- 一旦由肺炎或肺結核引起肺積水,患者可能會發燒及有膿痰
臨床上醫生可透過為患者照肺部X光,或配合電腦掃描、超聲波等檢查,進行肺膜組織檢查,進一步找出肺積水成因。如發現由肺炎導致肺積水,積液內會含有細菌或白血球,醫生要為患者抽出積液及處方抗生素。例如患者肺積水由腎衰竭引起,便要先控制腎衰竭的病情,例如服用抗腎衰竭藥物或洗腎等。如有肺癌引起,患者同時要接受適當的癌症治療,透過控制腫瘤,來消除肺部的積液。
Care Manager醫療服務經理為您提供貼心服務
現時信諾的客戶,由接受治療前開始,就可使用特設的醫療禮賓服務,包括獲得專屬的Care Manager醫療服務經理作跟進,服務如下:
- 如就健康問題需要協助,可由香港註冊護士為您提供專業意見
- 了解及分析客戶的健康狀況,提供醫療網絡內的醫生選擇
- 協調及跟進入院接受手術或治療的安排,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安排手術後探訪
- 提供改善健康的資訊,親自與客戶跟進出院後復康需要,例如出院後安排物理治療、營養指導或送餐服務等
- 個人化服務轉介,例如本地專車接送往返醫院、安排看護、視像診療、藥物送遞及家居改裝服務等
- 為客戶及其家人提供的情緒支援
- 安排「信諾在家醫療服務」,減輕舟車勞頓及受到感染的機會
以上內容取材自真實個案改編,如有任何有關上述個案的問題,可聯絡信諾查詢。
文章內容不能取代主診醫生的專業意見或診斷,如有任何關於治療方案的問題,請咨詢您的主診醫生。
以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信諾並不會就有關內容及資料準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或陳述。就有關內容及資料引起的任何損害、賠償、費用或其他開支,信諾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5,000萬,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自選保險保障、個人化健康評估、三大危疾「癌症、中風及心臟病」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按此了解更多。
以上保險產品資料直接由信諾提供,有關資料亦非保險產品的全部保障內容及特點,指定保險計劃受其保單條款所約束。就有關產品特色、內容、條款、細則及不保事項,請瀏覽信諾網站並參閱相關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以上資料不能作為信諾與任何人士或團體所訂立之保險合約或作為簽訂任何保險合約之要約、邀請或游說。
資料來源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