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一文看清拔罐功效、常見拔罐部位及注意事項
健康新知

【拔罐】一文看清拔罐功效、常見拔罐部位及注意事項

5 分鐘閱讀

拔罐(又稱拔火罐)是中醫很常用的保健及治療方法,歷史悠久,有疏通經絡、調和臟腑的作用。而拔罐的罐印顏色可反映不同的健康狀況。進行拔罐後也有禁忌,包括避免沖涼及提防著涼,齊來了解拔罐這個傳統療法。

拔罐即「吸筒療法」,以罐為工具,多數是玻璃罐或塑膠,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作用,並吸附於身體穴位上,約5至10分鐘。拔罐在古代稱為「角法」,來治療皮膚毒瘡等疾病,其後逐漸擴展至治療其他疾病。到今時今日,拔罐法可用作治療骨科病,包括頸椎病、腰肌勞損、肩周炎。內科疾病如傷風感冒頭痛咳嗽,月經過多或過少、經痛等婦科病也可使用。

中醫認為透過拔罐,可以吸出附在身體的風、寒、濕,還會通過刺激穴位,達到下列作用:

  • 平衡陰陽、調和臟腑
  • 溫經通絡、行氣活血
  • 祛濕驅寒
  • 止痛

拔罐療法常用於改善痛症上,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所以拔罐帶來的刺激及溫熱效果,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對付各種炎症和痛症。常用的拔罐部位,例如病人受腰痛困擾,可在腰部的腎俞、大腸俞等穴位進行拔罐。頸痛則會在頸部的百勞、上背的肺俞等穴位拔罐。另外,對於較嚴重痛症,中醫師或會使用「刺絡拔罐」,即在點刺部位進行拔罐,放走血瘀,這做法又稱放血拔罐。

拔罐時,中醫師會先燃火,以抽走罐內空氣,產生負壓,但不會直接接觸皮膚。期間,病人的皮膚會充血及有瘀血,並感到皮膚繃緊、充脹及溫暖。完成後會感到肌肉放鬆,不會有痛楚。可是,若病人本身濕氣太重,或拔罐時間太長,甚至不慎灼傷,便會產生水泡。一般只有少數人會出現水泡,大概可於2至3日自行吸收。建議期間要保持皮膚乾爽和清潔,避免弄穿水泡。如有大水泡,就最好求醫處理。

註冊中醫師林綺桐曾指出,拔罐後留下的罐印顏色,可反映個人健康狀況:

  • 黑紫色:體內有瘀血,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尤其日常比較操勞人士。另外,受寒嚴重的位置都會出現黑紫色的罐印
  • 紫色:伴有黑斑點:氣血運行不暢通
  • 紅色:反映身體有熱症。若感到皮膚紅腫熱痛,通常與經常勞累、捱夜等情況有關
  • 微紅或微粉紅色:局部血氣循環良好
  • 暗紅:與身體的血脂黏稠、血脂高、供血不足等情況有關
  • 灰白色:顯示身體較虛弱,氣血不足
  • 罐內有水氣:代表體內偏濕

不少人都會自行購買拔罐器,在家進行拔罐,但當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 最多每星期進行1次拔罐,並選擇肌肉比較豐厚的位置,例如肩膊、腰背、大小腿、腹部及臀部等進行拔罐
  • 無論玻璃或是塑膠罐,拔罐停留時間大約10分鐘,以免產生水泡
  • 使用抽真空拔罐器時,要留意抽氣產生的負壓強度,避免吸力太大,弄傷皮膚
  • 中醫認為拔罐後,皮膚毛孔會打開,建議3小時內不應洗澡,同時要做好保暖,避免著涼感冒

中醫師認為有幾類人士,不宜進行拔罐,大家要留意:

  • 容易皮膚過敏、皮膚發紅、起水泡,或皮膚病患者
  • 發燒等患病期間
  • 罹患血小板減少症、出血性疾病
  • 孕婦、心腎或呼吸功能衰竭、嚴重水腫人士不宜
  • 本身太過疲勞、狀態較差都不適合

Cigna_DIY_CTA_Banner_TC

拔罐可袪濕、疏通經絡和止痛,是很受歡迎的保健療法,正確進行可以有防病作用。信諾DIY隨意保讓你根據個人需要,靈活設計專屬自己的健康保險,基本門診保障已包括物理治療,你更可從多項保障中自選所需,當中包括牙科保障,涵蓋定期口腔檢查、治療費用以及緊急治療,是一份真正度身訂造的自選健康保險。按此開始DIY你的健康保障。

資料來源

  1. 【拔罐宜忌】紫色有黑點是氣血不通?紅色是有熱症?拔罐可以看到甚麼?
  2. 破解拔罐迷思
  3. 細說拔罐的效用 教你6款罐印看體質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