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經常放屁是身體出現毛病嗎?放臭屁又反映什麼問題?從醫學角度分析,放屁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人每日可放屁10多次。經常放屁、甚至放臭屁,都與我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有關,腸胃科醫生不建議大家忍著屁不放,此舉可能會令人感到更不適,齊來了解箇中原因。
放屁、放臭屁的原因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恒輝曾表示,放屁是指人體將腸胃的氣體排出來,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成年人每天可放屁約12至25次,排出約600至1,200毫升的屁,實際次數因人而異。綜合不同腸胃科醫生、營養師的分析,人體經常放屁、放臭屁的原因大致如下:
吃得太快引致腸胃吸入空氣
在說話、吞口水或進食時,意外地吸入很多空氣,特別是平日吃得快、經常使用飲管的人。當腸道蠕動時,氣體向下推便會造成放屁。一般而言,這類型的放屁,多數沒有氣味。
進食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
當進食太多食物,或進食了難以消化的食物時,例如吃自助餐期間,短時間內吃下大量食物,導致小腸未能完全消化食物。當有關食物去到大腸,腸道的細菌進行發酵及分解,便會產生較多氣體,導致經常放屁。
屬於「高發酵性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較難消化及容易被大腸細菌分解,引致經常放屁。包括奶類如牛奶、芝士;根莖類食物如薯仔、芋頭、蕃薯;豆類如荷蘭豆、紅綠豆;蔥、椰菜花、西蘭花等。另外,糖份也不易被吸收,過量攝取可引起經常放屁,例如凍飲中的糖漿,如凍奶茶、凍咖啡等;攝取了無糖香口膠內的代糖成份、即木餹醇;或吃太多水果,身體未能完全分解果糖,都會造成經常放屁問題。
進食太多肉類致經常放臭屁
至於放屁臭的原因,同樣與飲食習慣有關,包括吃太多肉類,因為肉類屬於高硫化食物,腸道細菌分解這些食物時,會釋放出硫化氫,令排出來的臭屁好像一股「臭雞蛋味」。以下都是高硫化食物的例子:
出現便秘問題
都市人三餐食無定時,水份、膳食纖維的攝取往往不足,加上較少進食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導致容易受到便秘問題困擾。當腸道蠕動變得緩慢,大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延長,都可令細菌大量繁殖及分解物質,產生臭屁問題。另有指,臭屁較多、排放出臭味較強烈的屁,可能與腸道細菌包括好菌和壞菌的分佈不均衡有關,特別是壞菌較多。
經常放臭屁可反映身體出了毛病
有時候臭屁也可能與一些疾病有關,包括一般腸胃炎、小腸發炎、腸病、腸易激綜合症,甚至腸癌。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施蘊知曾指出,如大家持續放臭屁,但當中原因未必與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吃多了高發酵性碳水化合物,便需注意身體有否出現其他不適症狀,例如大便帶血、腹痛等,需盡快求醫,經評估後了解要否進行驗血、腸道檢查等,及早診斷是否患病。又建議大家不要忍屁,否則會感到腹脹,造成不適。
改善放屁問題的方法
想改善經常放屁、放臭屁問題,可透過調節飲食習慣,減輕對腸胃的負擔,不妨嘗試下列貼士:
- 避免過量進食「高發酵性碳水化合物」食物、高硫化食物
- 減慢進食速度,細細咀嚼食物,以防吸入太多空氣,不要暴飲暴食
- 減少攝取糖份,例如高糖份飲品、代糖香口膠
- 避免快速地飲用有汽飲料
- 多飲水、攝取足夠纖維及多吃含益生菌及易消化的食物,改善便秘問題
- 如確診腸易激綜合症,需接受適當治療,從而改善多放屁問題
- 避免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減低出現腸胃炎的風險
經常放屁、放臭屁可與日常的飲食習慣有關,也有機會反映身體出現的大小毛病,需正視問題。都市人經常受到腸胃疾病困擾,腸道出現異常或持續不適,宜盡快求助腸胃科醫生,進行身體檢查,及早找出問題,對症下藥。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保障到」、「負擔到」及「預計到」。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 消化不良?|為什麼會放屁?嗜甜多肉女神放臭屁?
- 【臭屁】每日放屁20次不算多? 蒜及芝士吃後放屁似臭蛋味
- 持續放臭屁宜盡快就醫
- 【放臭屁】西蘭花雞蛋含高硫化物易放臭屁 營養師拆解放臭屁6大原因【附食物名單】
- 放連環屁是大腸癌先兆?專家分析放屁多5大原因 不排氣才是大忌
- WebMD-Remedies for Foul Smelling Gas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