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濕重】中醫教你認識春困的症狀、趕走易累和濕重的方法
健康新知

【春困濕重】中醫教你認識春困的症狀、趕走易累和濕重的方法

5 分鐘閱讀

春天氣溫回暖潮濕,容易感到疲倦乏力、無精神,可能是中醫師經常提及的「春困」(意思指春天感到困倦、又稱「濕困」)、「濕重」表現。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可以受外界的濕氣影響,加上本身臟腑功能下降,引致體內產生濕氣及變得濕重,並令人陷入春困的狀態,對身體及日常生活帶來多個問題。不妨了解中醫師教大家如何改善春困濕重的困擾。

  • 容易攰、很想睡覺
  • 身體、頭部有重墜感覺
  • 覺得四肢乏力
  • 胃口欠佳
  • 食量不多但容易胃脹、肚脹
  • 大便較稀爛
  • 女士白帶多甚至有異味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曾指出,濕有內外之分,「外濕」多數與氣候潮濕、居住環境潮濕例如住所接近海、山,或不小心淋雨所引致。「內濕」大多由脾胃虛弱引起,中醫認為,脾胃具有令身體水液代謝維持在正常功能的作用,但當脾胃功能下降,身體的水分便無法正常代謝,變成及產生濕氣。有幾個飲食習慣的因素,都會妨礙脾胃功能,加重濕氣問題。

  • 喜歡吃生冷食物如刺身、沙律、喝凍飲
  • 食無定時、食無定量,或者不吃早餐,造成有時會很肚餓,有時卻吃得很多
  • 嗜吃煎炸、熱氣及難消化食物
  • 飲酒、愛吃甜食

總結來說,大家在春天,若身體受到濕氣,同時內外夾擊,症狀和影響都會加劇。

要改善濕重問題,需從日常各方面入手,例如調節上述提及的不良飲食習慣,有些中醫認為會引起濕氣的食物都要避免,例如芒果、菠蘿等。另外,可採用祛濕食療,常用食材,包括茯苓、白朮、扁豆、赤小豆、薏米、芡實、蓮子、粉葛、淮山、陳皮和白蘿蔔,均有健脾化濕、利尿等作用,建議可用作煲湯、煲水或煮餸。

大家不妨今晚就煲飲可以袪濕解春困的家常湯水,例如粉葛連、黨參、眉豆、赤小豆及瘦肉煲湯。又或者用木瓜、花生、眉豆、粟米、大棗、陳皮煲湯,可以養肝健脾及袪濕,十分適合春天飲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家都少了做運動,甚至連日郁動都大大減少,其實會導致氣血循環轉差、影響脾胃正常運動,令人容易產生濕氣。建議要找方法多做運動,培養做運動的習慣,例如進行室內運動。在疫情較為紓緩及情況許可下,太陽下做運動更理想。因為做運動不但可以幫助身體產生陽氣,更可透過出汗的過程,達到排走濕氣的作用。

how-to-get-rid-of-summer-fatigue-and-dampness

冬菇雞湯

功效:溫脾胃、袪痰濕
材料:雞肉1斤、冬菇1/2兩、薑及蔥適量
做法:

  1. 雞肉汆水切塊、冬菇浸洗後切片
  2. 所有材料連同適量清水放煲內,大火煲滾後,轉中火至煲熟食材,略加鹽即可

 

how-to-get-rid-of-summer-fatigue-and-dampness

功效:健脾祛濕、補腎
材料:蟲草花5錢、粟米1條、腰果及花生各1兩、雲苓5錢、陳皮1角、生薑2片、蜜棗2粒
做法:

  1. 粟米去皮切塊備用、生薑去皮拍扁
  2. 所有材料洗淨後,連同約1.5公升水(除雲苓之外),大火煲滾後,轉細火再煲1小時
  3. 最後加入雲苓,再煲半小時即可

 

外界環境的潮濕,都會影響身體,所以保持環境乾爽很重要,包括適當使用抽濕機。尤其居住近山、海等比較潮濕的位置的人士,建議不妨多用抽濕機,抽濕至大概室內環境濕度約50%至60%便足夠,否則太乾就會帶來口乾、皮膚乾等問題。若睡房濕氣重,不妨睡前在睡房抽濕約1小時,減少床單及被鋪滿載濕氣。家居較濕的環境,包括晾衫的地方最好要抽濕。

資料來源

  1. 濕重9大特徵! 為身體「抽濕」 一身鬆!
  2. 【健康湯水食譜】老黃瓜茯苓扁豆衣湯 健脾去濕減春困疲勞不適
  3. 春天濕氣重小朋友腸胃差易疲累 中醫推介三款春季食療湯水改善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