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由於眼球壓力引致視神經萎縮的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因而往往被病人忽略,但不加以治療的話,視力會逐漸下降,甚至可能完全失明,所以又有「視力小偷」之稱。在香港,青光眼是頭號致盲的眼疾 (23%) 。
青光眼是甚麼?
青光眼是視覺神經(連接眼睛至腦部),與視網膜神經纖維(眼球底部對光敏感的神經組織)損傷有關的眼疾,眼內出現異常高的壓力,而導致視力減退或視野收窄。
認識眼球結構
人體眼球的眼角膜與虹膜之間的虛位稱為前房,前房內的水份用以供應眼部組織養分,同時帶走新陳代謝物。
青光眼和眼壓有關,而眼壓則受到前房水的生產和平衡影響;一旦眼球內的排水管道受到障碟,前房水就會累積,引致眼壓升高,形成青光眼。
青光眼種類
青光眼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而原發性又分為開角型、閉角型、正常型,大致有四種類型:
-
原發性青光眼(開角型)
在前房正常開放的情况下而眼壓升高,導致視神經逐漸受損。在發病初期,大多數患者或未能察覺任何徵狀和先兆; 是最常見的青光眼類型。 -
原發性青光眼(閉角型)
眼內房水流出的通道(類似於「排水管」) 不正常地閉合,引致房水流出受阻,使到眼壓上升。 -
原發性正常眼壓性青光眼
在前房角開放且眼壓維持在正常範圍的情況下,視神經依然受到與其他青光眼相似的損傷。成因不明,可能與眼壓和血管性病變有關。 -
繼發性青光眼
由於其他眼疾而引致眼壓過高,如晚期白內障、糖尿病血管增生、葡萄膜炎、外傷、眼球內出血、腫瘤、手術後併發症。
青光眼有甚麼症狀?
如上文所述,大多數青光眼患者早期或未能察覺任何症狀,如出現以下症狀,已屬急性青光眼,應立即求醫:
- 嚴重的眼睛疼痛
- 噁心嘔吐
- 眼圈發紅
- 突然視力模糊
- 看燈光時有彩虹圈
- 眼花繚亂
- 頭痛
如果看東西時,只能看到中央部份,喪失周邊視野,視神經損傷已非常嚴重,且不可逆轉。
青光眼的風險因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原因,風險因素包括以下數項:
- 年齡:青光眼的風險隨著年齡有所增加,60歲以上人士為高危一族
- 族裔:亞洲人風險較高;根據中文大學眼科中心,全球六千萬名青光眼患者當中,四分之一是華人;單單在香港,就約有十二萬名青光眼患者
- 其他眼睛問題:慢性的眼部炎症、眼角膜薄以及眼部外傷(如:撞損)也會導致眼壓升高
- 家族史:家族成員患青光眼,也會增加你患此眼疾的風險
- 病史: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病患者也是高風險人士
- 服用藥物: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可能會增加患繼發性青光眼的風險
如何診斷青光眼?
診斷青光眼最好的方法是定期作眼睛檢查,一般的臨床診斷方法包括利用眼底鏡透過瞳孔檢查視神經,以壓力計量度眼內壓及為病者進行視野測試以檢查因青光眼而受損的視野及周邊視力敏感度等。
及早發現青光眼可有效減慢視野缺損範圍繼續擴大,高危人士(如有青光眼家族遺傳史、近視高達600度或以上)更應及早及定期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
本地幾家醫療機構的常見青光眼檢查費用,價錢僅供參考:
醫院 / 機構 |
青光眼檢查費用(港幣)* |
$790 – $1,720 |
|
$700 – $1,500 |
|
$2,000 – $2,300 |
|
$3,930 – $4,830 |
*最後參考上述費用的日子為2021年3月16日。
如何治療青光眼?
青光眼治療方法很多,包括藥物、激光及手術。而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醫生表示,九成青光眼病人只需要使用眼藥水及激光治療,便可有效降低眼壓,只有約一成病人需要做手術。
青光眼手術的目標是平衡前房水的增新和排出,使眼球壓力降至安全水平,達致目標眼壓,手術主要有以下幾類:
手術 |
方式 |
風險 |
參考收費* |
小樑切除術 |
|
|
$10,000 - $14,000/眼 |
引流手術 |
|
|
N/A |
睫狀體激光或冷凍術 |
|
|
N/A |
晶體摘除手術 |
|
|
$23,800/眼 |
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眼科中心
*收費參考自養和眼科中心,最後瀏覽日期為2021年3月16日。
青光眼可根治嗎?
因為已損壞的神經細胞是不能再生的,以上治療方案只可控制視覺功能受損之程度,卻無法補回已失去的視力。
如何預防青光眼?
預防青光眼的關鍵是盡量保養雙眼,減少眼壓上升的因素:
- 「20-20-20」:即是每用電子產品20分鐘,要進行最少20秒休息,看20呎以外的景物,盡量保持視力的最佳狀態
延伸閱讀:【乾眼症】長期眼乾人士必睇 五分鐘消除眼睛疲勞按摩法 - 多攝取含豐富抗氧化劑的蔬菜水果,如藍莓、西梅
延伸閱讀:食得健康 - 睡眠充足不熬夜,睡足8個小時
延伸閱讀:睡不夠對我們的影響 - 不要抽煙,及早戒煙
延伸閱讀:戒煙妙法
我們的視力無比珍貴,絕不可掉以輕心。信諾DIY隨意保讓你根據個人需要,靈活設計專屬自己的健康保險,基本門診保障已包括物理治療,你更可從多項保障中自選所需,當中包括牙科保障,涵蓋定期口腔檢查、治療費用以及緊急治療﹐是一份真正度身訂造的自選健康保險。按此開始DIY你的健康保障。
資料來源: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