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爆發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又稱b型鏈球菌)感染個案,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由2021年9月至10月28日,累積接獲92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住院個案,至少有7人死亡。當中49宗個案患者的檢測結果,與他們曾到訪街市(或臨時鮮魚批發市場)的環境及魚類樣本的基因排序相同、即屬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顯示為感染源頭相同,屬於群組性爆發。
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症狀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大約2至4成健康成人的腸道及泌尿道都帶有乙型鏈球菌,但長者或抵抗力較弱人士,則可以引發侵入性感染個案,導致下列併發症或嚴重疾病。一般來說,大部分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疾病的感染途徑不明,較常見是母嬰傳播。
資料顯示,大約有1至3成懷孕婦女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可找到該菌。受乙型鏈球菌寄存的孕婦,一般健康情況良好,沒有任何症狀,但少數孕婦可能會有尿道感染的症狀。在妊娠後期,孕婦有可能將乙型鏈球菌傳給嬰兒。所以產檢時醫生會為孕婦進行檢測,若結果為陽性,分娩時會獲靜脈注射抗生素,降低新生嬰兒受到感染的風險。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醫生曾就今次爆發群組表示,本港過往出現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每月平均只有9宗至26宗,故目前短時間內出現爆發性群組,屬不尋常事件。患者若年紀越大,可造成的死亡率會越高介乎6%至30%不等,值得大眾關注。
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可引起的併發症
- 敗血症 (如發燒、畏寒、心跳快、呼吸急速)
- 腦膜炎 (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嗜睡)
- 化膿性關節炎 (關節患處會紅腫痛和發熱、可能會發燒)
- 感染性心内膜炎 (發燒、發冷、易攰、關節或肌肉痛、噁心、咳嗽等)
- 蜂窩組織炎 (患處皮膚發紅、腫脹、僵硬、發熱,患者會發燒、頭痛及打冷震)
乙型鏈球菌患者曾接觸淡水魚、鯇魚及吃生滾魚片粥
防護中心的專家分析今次屬同一感染源頭的爆發群組,暫時共有49宗個案,年齡介乎31至90歲,居於不同地區。當中32名病人表示,曾處理未經烹煮的魚,包括淡水魚、鯇魚、大魚及烏頭,有部分人報稱處理魚類時,手部帶有傷口。另有患者曾吃生滾粥、魚腩粥後感染。整體中有3人為食肆廚師、1人為兼職魚販,另1人為淡水魚批發市場員工,也有外傭中招。此群組49人中,暫時有5人已離世,22人出院。
專家懷疑患者的感染可能與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期間,手部帶有傷口有關;也有可能曾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而中招。食環署已於涉及個案的街市進行徹底清潔及消毒,漁護署會在淡水魚批發市場中,採集更多魚樣本,協助確定本地養殖魚的情況。
調查顯示,部分患者曾經到訪荃灣楊屋道街市及元朗的臨時鮮魚批發市場,有人曾接觸淡水魚,包括鯇魚。衞生署正為批發市場採集的魚樣本,作基因排序,以確認是否與群組爆發有關。
曾祈殷醫生指出,即使年輕人也可以受該菌感染,包括免疫系統可能有隱疾人士,故建議大家在冬天切勿「亂食嘢」,包括要避免吃生魚片,緊記進食徹底煮熟的食物。
預防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貼士
- 水產(包括魚類等海鮮)或食肆的從業員在處理水產時要戴上手套,避免徒手直接接觸水產或污水
- 一般人在街市選購魚類時,不應觸碰魚身,避免使用店鋪提供的毛巾
- 雙手一旦觸碰了未經完全烹煮的水產,應盡快使用梘液和清水洗手
- 在家中處理水產時亦應戴上手套,並於處理有關食物後充分潔手
- 不要進食任何淡水魚刺身、未經烹煮或未完全煮熟的淡水水產
- 進食火鍋食物或含有水產的粥品,應確保食物徹底煮熟,食物的中心或最厚的部份須在攝氏75度烹煮至少15秒,以消滅致病菌
- 在烹煮過程中,小心處理並要徹底分開生和熟的食物;使用兩套筷子及用具分開處理生及熟的食物;
防護中心的專家又指出,大家若雙手帶有傷口,切勿直接接觸水產;萬一在處理水產的過程中造成傷口,就要快快消毒傷口,例如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如傷口之後出現感染要盡快求醫。
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的感染可大可小,有懷疑症狀應及早求醫,接受適當藥物治療,可減低出現併發症及入院留醫的風險。信諾DIY隨意保讓你根據個人需要,靈活設計專屬自己的健康保險,基本門診保障已包括物理治療,你更可從多項保障中自選所需,當中包括牙科保障,涵蓋定期口腔檢查、治療費用以及緊急治療﹐是一份真正度身訂造的自選健康保險。按此開始DIY你的健康保障。
資料來源
- 衞生防護中心匯報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群組爆發個案最新情況
- 乙型鏈球菌|一周增4宗個案 累計92人受感染 49人屬群組爆發
- 乙型鏈球菌︱一文看清病徵、感染途徑 專家警告死亡率可高達30%
- 9 月至今 79 人染乙型鏈球菌 有魚販或曾吃生滾粥 7 人死亡 何柏良促溯源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