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又稱風疹、風癩)突然發作,可帶來極度痕癢,對日常生活大受影響。患者掌握蕁麻疹的發作原因、症狀,避開誘發因素,有助預防復發。發作時要急救止痕,凍敷和穿鬆身衣物都有幫助。
急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屬發炎反應引起,可令真皮組織或黏膜出現水腫,身體上任何位置的皮膚都可以出現,特點為患者會感到極度痕癢,並出現「一撻撻」粉紅色凸起斑塊。
一般人出現蕁麻疹的原因包括接觸了致敏原,例如雞蛋、花生、魚蝦或貝類海產、堅果;蚊叮蟲咬或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壓力太大、情緒影響;冬天穿太緊身、太貼身的衣服,都可致皮膚受壓形成蕁麻疹,例如褲子或褲頭太緊,令腰部出現蕁麻疹。溫度轉變如太熱、太凍也可刺激病發,如冬天沖涼水溫過高、運動後大量出汗或長時間在陽光下活動等。另外,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服用某些藥物如盤尼西林,都可引發急性蕁麻疹。病情一般會於24小時後就會消退。但若持續反覆發作,超過6個星期便屬於慢性蕁麻疹,有7至8成患者找不出原因。
蕁麻疹症狀
- 出現浮腫疹塊
- 十分痕癢
- 患處帶紅
- 疹塊大小及形狀不一
- 可長在任何部位
- 有些人會患處感到發熱
蕁麻疹舒緩方法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唐碧茜表示,蕁麻疹發作時,皮膚又紅又痕,要避免搔癢,否則越抓越痕,容易弄傷表皮,損壞皮膚屏障保護功能,加上指甲藏有不少細菌,更易被細菌入侵,加重病情。
建議可薄塗無人工香料及防腐劑等化學成分的保濕霜,有助紓緩皮膚痕癢,甚至可把冷藏產品,凍敷患處,帶來的輕微冰涼感可加強紓緩效果。冷水沖洗患處可即時減低紅腫痕感覺,但同時會洗走皮膚屏障的皮脂膜,令皮膚的水分流失,之後宜塗用潤膚霜。同時,避免用磨砂及美白等刺激物,減少曬太陽,盡量不要化妝,讓皮膚休息。
蕁麻疹發作時注意事項
- 避免接觸熱水、宜用溫水沖涼
- 選用性質溫和、不含香料的沐浴產品
- 出現腫塊的範圍宜敷上凍敷物料或濕布
- 盡量在清涼房間工作及睡眠作息
- 穿著鬆身輕便衣服
- 避免食用經發酵、含大量色素或防腐劑的食品
- 撰寫飲食日記,有助尋找誘因
蕁麻疹治療
蕁麻疹患者應盡量避開已知的個人誘發病因,醫生會因應病情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有助加快症狀消退及止痕,嚴重時可能要使用系統性類固醇或免疫系統調節療法。
患者切勿輕視病情,若發病患處位於皮膚與黏膜交界,例如嘴唇、眼皮、生殖器,甚至在體內器官如腸道或氣管等,有可能出現嚴重腫脹即「血管性水腫」,引致腹痛或窒息。醫生提醒患者一旦出現嚴重呼吸困難、面腫唇腫,就要快快到急症室求診。
蕁麻疹新藥
蕁麻疹的發病機理是當患者接觸了致敏原、或被環境因素誘發,身體的免疫球蛋白IgE濃度會上升,並黏上皮膚的肥大細胞,此時細胞受到刺激,會釋放大量組織胺及炎症因子,繼而引致蕁麻疹病發。
現時有比較嶄新的療法是讓患者注射一款生物製劑,涉及的藥物可黏上以上提及的免疫球蛋白,阻止它活化肥大細胞,從而抑制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研究顯示可減低病情活躍程度,但該藥有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例如鼻竇炎、頭痛、上呼吸道感染、關節痛等。
此類生物製劑適合12歲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使用,惟藥費每個月要約1萬元。患者如有疑問,可向醫護人員查詢。
資料來源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