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阻塞】話你知腸道阻塞的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健康新知

【腸道阻塞】話你知腸道阻塞的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5 分鐘閱讀

排便及放屁習慣突然改變,例如有關次數無故增加或減少,並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是患上腸道阻塞(又稱腸塞、腸梗阻)的先兆,大眾不能忽視。醫學界認為腸塞的原因眾多,若病情比較嚴重,有可能與患上腫瘤有關,決不能掉以輕心。齊來探討出現腸塞的症狀、原因及治療腸塞方法。

  • 腹痛
  • 反覆嘔吐
  • 嘔吐物呈深綠色(屬於小腸內殘渣的顏色)
  • 便秘甚至無法排便、不能放屁
  • 因無法排便及排氣(放屁),而引致肚脹
  • 脫水症狀

人體進食後,食物會由胃部及十二指腸分解,再進入小腸進行消化及吸收養份,之後沒被吸收的水份及殘渣會通往大腸,形成糞便排出體外。若這個過程中受阻,便會形成腸道阻塞,包括水份及食物殘渣積聚小腸,令腸道脹大。若延誤治療,腸塞可引發身體脫水、電解質不平衡、腎衰竭等問題。如情況嚴重,小腸會因缺血而潰爛壞死,甚至引致腹膜炎、敗血症等併發症,影響性命。腸道阻塞的常見成因如下:

  • 手術後出現黏連(即黏連性腸塞),例如進行腹腔手術後,小腸有機會因蠕動而與手術傷口黏連一起,引發腸道閉塞
  • 有疝氣(即小腸氣)問題
  • 患有膽石問題,然後膽石錯誤墜入小腸內
  • 患有腸扭結、腸套疊問題
  • 腹腔內有腫瘤壓迫或腫瘤阻塞腸道,例如大腸癌
  • 局部結腸炎如炎症性腸病

要解決腸塞的問題,要先找到其原因。外科專科醫生賴偉達曾指出,醫生一般會為腸塞患者安排腸道X光檢查及驗血。X光檢查可以觀察小腸是否有擴張問題,血液測試可了解患者有否因為腸塞問題導致電解質異常。黏連性腸塞為例,有機會可採用保守治療醫治,包括利用胃喉將胃及小腸內的液體放出,減低小腸內的壓力,紓緩小腸腫脹問題,從而改善腸塞。如患者有嚴重脫水,需要吊鹽水補充水份,另外,使用尿喉可以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藉此評估身體水份是否足夠。

如保守治療失敗,可能需要其他方法處理,例如為患者的小腸注射顯影劑,透過顯影劑將小腸內腫脹的水份吸走,刺激腸道蠕動及減少腸壁水腫,嘗試紓緩腸塞。另外,進行外科手術將有關黏連的組織分解、或切除已阻塞、受損腸道部份也是其中一個治療方案。至於腸塞一旦涉及小腸氣問題、或腸道出現腫瘤如大腸癌,必須同時處理有關問題,才能改善腸塞病情。

腸塞沒有特定的預防方法,但可針對原因作出預防,例如透過良好的飲食及生活方式,平日保持腸道健康,包括多菜少肉、定期運動等,有助預防患上大腸癌,都是其中一個預防腸塞的方法。至於預防小腸氣就包括小心提起重物、控制體重及預防肥胖等。若屬於高危一族例如年紀大、曾接受腹部手術人士,或小腸氣、大腸癌患者,需要留意平日有否以上提及關於腸塞的症狀,盡快求醫。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腸道阻塞若病情嚴重可致腸道壞死,須及早求醫及進行診治,例如到專科門診向腸胃科醫生、外科醫生等求助,以免病情惡化。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保障到」、「負擔到」及「預計到」。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便秘|腹痛肚脹腸阻塞4症狀 便秘冇屁放或腸壞死可致命4類人高危
  2. 腸道百科-腸塞
  3. 「腸梗塞」要怎樣?
  4. 黏連性腸梗阻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