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可說是不痛不癢。然而,如果腎臟功能下降而又未能及早接受治療,則有機會演變成腎衰竭,甚至因而損害其他身體器官。信諾Smart Health為你闡釋腎衰竭的成因、症狀、改善方法及腎功能檢查收費。
急性腎衰竭 vs 慢性腎衰竭
當身體到某些疾病侵襲時,腎臟亦會因此而受損並且出現腎功能下降的問題,甚至會導致腎衰竭;如果腎臟功能接持續下降,則有機會釀成慢性腎病。腎臟功能衰退又可以分成 「急性」及「慢性」 兩類;以下為你講解兩者之間的分別:
急性腎衰竭 | 慢性腎衰竭 | |
定義 | 腎臟因為某些突發原因而失去過濾功能,造成腎功能於短時間內下降 | 腎臟長期受到損害超過三個月,可透過 「腎絲球過濾率(GFR)」 指標來進行分期 |
成因 |
|
|
症狀 |
|
|
腎功能指數高低與腎衰竭有何關係?
腎絲球過濾率(GFR)是一項評估腎功能的指標,如果GFR低於60毫升/分鐘/1.73平方公尺(mL/min/1.73 m2),則有機會出現腎臟問題;而此項指標亦能把慢性腎病劃分為五個階段:
分期 | 嚴重程度 | GFR值 | 腎功能 |
第一期 | 腎功能正常;出現蛋白尿或血尿 | >90 | 腎功能為60%以上;需定期檢查腎功能 |
第二期 | 輕度慢性腎衰竭;出現蛋白尿或血尿 | 60-90 | |
第三期 | 中度慢性腎衰竭 | 30-60 | 腎功能為15%-60%;需進行治療以控制病情 |
第四期 | 重度慢性腎衰竭 | 15-30 | |
第五期 | 末期腎臟病變 | <15 | 腎功能為15%以下,須進行洗腎或腎臟移植 |
腎功能檢查方法
慢性腎病可以透過驗血及驗尿兩種檢查方式來檢測,前者是透過檢測血液中的肌酸酐(Cr)濃度來計算腎絲球過濾率(GFR);後者則用於檢測有否出現蛋白尿、血尿等問題。以下為一些腎功能檢查方法:
- 驗血
- 驗尿
- 透過尿液檢測紅血球、白血球及蛋白含量
- 超聲波掃描
- 磁力共振
- 抽取腎臟活組織化驗
腎功能檢查收費一覽
醫療機構腎功能檢查項目的門診收費由HK$140至HK$725不等,而病房收費則會較高,詳細收費可以向有關醫療機構查詢。
醫療機構 | 項目 | 門診價錢* |
養和醫院 | 腎功能檢查(包括尿素、肌酸酐、鈉、鉀、氯、碳酸氫根) | HK$140起(每項) |
浸會醫院 | 腎功能檢查(包括血肌酸、鈉、鉀、尿素) | HK$170起(每項) |
仁安醫院 | 腎功能測試 | HK$530 |
播道醫院 | 腎功能檢查(包括重碳酸鹽、肌酸肝、氯、鉀、鈉、尿素) | HK$530 |
聖保祿醫院 | 腎功能檢查 | HK$560 |
港怡醫院 | 腎功能檢查 | HK$600 |
寶血醫院 | 腎臟機能評估 | HK$620 |
聖德肋撒醫院 | 腎功能臨床病理化驗(包括尿素、肌酸酐、總蛋白質、白蛋白、白蛋白對球蛋白比率、鈉、鉀、氯、重碳酸鹽) | HK$630 |
港安醫院 | 腎功能檢測(包括血尿素氮、肌酸酐、鈉、鉀、磷、氯) | HK$645 |
荃灣港安醫院 | 腎臟功能測試 | HK$683 |
嘉諾撒醫院 | 腎功能檢查 | HK$725 |
*最後瀏覽上述醫院之收費價錢日子為 2021年12月15日。
腎衰竭的改善方法
現時仍然未有徹底根治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方法,因此只能透過飲食及藥物來延緩腎衰竭的速度,以下為一些建議方法:
1. 控制蛋白質攝取
蛋白質攝取過量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會加速腎功能下降;因此,腎衰竭患者應須控制日常飲食的蛋白質攝取量。
2. 低鈉、低鉀及低磷飲食
患者應控制日常飲食的鈉攝取量,以免因高鈉飲食而引發高血壓;此外,患者亦應減少攝取鉀及磷,以免造成亦有機會造成手指麻痺、肌肉無力,或者出現皮膚癢癢及骨骼病變等症狀。
3. 限制水分攝取
由於腎功能衰退,腎衰竭患者會漸漸失去排走多餘水分的能力。因此,如果攝取過多水分,有機會會加重腎臟負擔,甚至會造成身體水腫、呼吸急促等情況。
4. 控制血壓
患者應把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果血壓出現異常情況,便應及早就醫,以免造成腎功能繼續惡化。
5. 適量運動
透過適量運動,不但能夠加速排除毒素,而且有助增強心肺功能,強化心血管健康及維持血壓穩定;惟患者須事前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而且運動時應亦量力而為。
6. 定期覆診
除了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藥物及透析治療外,患者亦應定期覆診,以便監察病情進展並使病情能夠得以控制。
腎衰竭有機會影響身體器官的運作,一旦慢性腎衰竭發展至末期,患者就必須接受洗腎治療,好讓體內多餘的水分與廢物得以排出體外。及早發現並控制病情,能大大減低後續的併發症的發生,並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慢性腎功能疾病可簡單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然而,腎病在早期階段的徵狀並不明顯,所以如有懷疑,應該及早檢查,以防患上了慢性腎衰竭而不自知。信諾自願醫保系列靈活計劃(優越)並無醫療網絡限制,而且保障亦包括診斷成像檢測、住院保障等。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