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猴痘的傳染途徑、症狀、預防及治療方法
健康新知

【猴痘】猴痘的傳染途徑、症狀、預防及治療方法

7 分鐘閱讀

猴痘疫情正在在全球蔓延。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的統計資料表示,今年(2022年)截至9月12日,共有103個國家或地區出現猴痘確診個案,累積多達5.7萬宗,其中以美國最多(接近2.2萬宗),其次為西班牙、巴西、法國、德國及英國的個案較多。世界衞生組織則於同年7月決定將多個地區出現的猴痘爆發,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本港9月初出現首宗外地傳入的猴痘個案,患者是一名曾外遊的本港男子。港府已就應對猴痘提升至戒備級別,並採取多項措施預防出現爆發,包括將西貢戶外康樂中心改為猴痘隔離營作檢疫用途。另外,內地在9月中也接獲首宗外地輸入的猴痘個案,男患者曾到過德國。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於1958年首次於猴子身上發現該病,所以命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的個案最早在1970年非洲剛果出現,其後在中非及西非爆發。

  • 發燒
  • 劇烈頭痛
  • 肌肉痛
  • 淋巴結腫大
  • 口腔潰瘍
  • 背痛
  • 出現皮疹,通常臉部最先出疹,再蔓延至全身不同位置

衞生防護中心指出,猴痘的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通常較輕微。患者感染猴痘後的數天,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出疹前,嚴重淋巴結腫大可以是猴痘的一個明顯症狀。

當發燒後約1至3天,口腔內會出現潰瘍,身體其它部位也會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10至14日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然後是結痂,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至於感染猴痘後的致死率,大約介乎1%至11%之間,幼兒死亡率較高,感染猴痘也可引發一些很嚴重的併發症,包括:

  • 繼發性感染
  • 支氣管肺炎
  • 敗血症
  • 腦炎
  • 角膜感染致喪失視力

與感染猴痘的人或動物接觸,或接觸了受該病毒污染的物件,都可能染上猴痘。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猴痘傳播速度不太快,並非高傳染性的疾病,主要是經緊密接觸下,如同住家人,有口水接觸才會傳播。防護中心的資料指出,猴痘可通過長期面對面接觸帶病毒的飛沫、體液接觸、或經過受損皮膚(例如被受猴痘感染的野生動物咬傷或抓傷)而傳播人體。其潛伏期通常為6至13日。

明德國際醫院的專家就舉出下列有機會人傳人的途徑:

  • 直接接觸具傳染性的皮疹、瘡痂或體液
  • 長期面對面接觸引致的飛沫傳播,或與患者親密接觸,例如接吻、擁抱,或性接觸)
  • 接觸曾受具傳染性皮疹或患者體液所污染的物件,例如衣服或床上用品
  • 胎兒經由母體的胎盤受到感染

今次各地出現爆發的初期,大部分患者是男男性接觸者,患者的生殖器官或口部附近皮膚都長出猴痘,至後來開始出現女性感染個案,症狀都很相似,各地專家正積極關注今次多地出現爆發的原因,包括研究病毒是否出現突變,令疾病變得容易傳播。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黃天祐指出,猴痘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所以治療天花的疫苗及藥物,都可以治療猴痘。另外,猴痘的病情普遍相對輕微,接觸過猴痘患者的人如在4天內接種相關疫苗,也可預防染病。

衞生署表示,曾有證據顯示天花疫苗也可以有效預防猴痘,而一種名為「Jynneos」的新疫苗於2019年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許可用於預防猴痘感染。另外,歐洲最近批准了一種新的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猴痘。美國藥廠莫德納(Moderna)也曾透露對潛在猴痘疫苗,進行臨床前試驗(Pre-clinical trials)。

港府已於2022年10月展開高風險群組猴痘疫苗接種計劃,包括衞生署轄下6間社會衞生科診所、個別治療中心等在內的場所,會提供接種服務。

當局建議4類高風險目標群組人士可以自願形式接種猴痘疫苗:

  1. 曾進行高風險性行為,例如擁有多名性伴侶、性工作者、過去12個月有性傳播感染史
  2. 負責照顧猴痘確診病人的醫護人員
  3. 處理動物傳染痘病毒的實驗室人員
  4. 當本港動物出現猴痘個案時有較高暴露風險的照顧動物人員

當局購入的是第三代疫苗(JYNNEOS),目標為確診個案的接觸者安排暴露後接種疫苗,以及為高暴露風險人士安排暴露前接種猴痘疫苗,建議他們須接種2劑疫苗,而曾接種天花疫苗的人士則只需接種1劑,預期可為12萬人接種疫苗。

在上世紀80年代,全球已停止接種天花疫苗,故理論上大部份45歲以下人士,體內都沒有天花的抗體。所以若他們接觸到猴痘病毒,感染機會極高,專家建議大家要採取措施,預防受到感染。包括行山或郊遊時切勿餵飼猴子,繼續做好個人衞生。

大家若前往受猴痘病毒影響的地方,應採取下列措施:

  • 避免與患者或相關動物有接觸,包括避免接觸老鼠、松鼠、猴子和猿猴等囓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包括屍體。
  • 照顧患者或處理動物時,穿戴防護衣服和裝備,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並在進行這些程序後洗手
  • 徹底煮熟所有肉類產品才進食
  • 如出現症狀,應盡快求醫

本港在今年(2022年)9月初接獲首宗猴痘個案,屬外地傳入。患者是1名曾到過加拿大、美國及菲律賓的30歲本地男子,並曾在有關地區參與高危活動。返港後,入住西營盤的華美達海景酒店作檢疫,期間出現淋巴腫脹、喉嚨痛、帶水泡的皮疹,以及吞嚥困難等症狀,送往瑪麗醫院留醫及接受治療,相關檢測證實他感染猴痘。調查顯示,男患者未曾進入本港社區活動。

猴痘在2022年6月已被納入《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附表1下的法定須呈報傳染病,醫生須向衞生署呈報懷疑個案。當局現時為猴痘制定的應變計劃分為「戒備」、「嚴重」和「緊急」3個應變級別,會因應風險評估和猴痘對社區造成的健康影響而啟動,目前屬於戒備級別。另外,西貢戶外康樂中心已改成猴痘隔離營,會預留給猴痘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作為隔離檢疫中心,預計可提供100個床位。

資料來源

  1.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一宗猴痘輸入個案及猴痘戒備應變級別啓動
  2. 港未錄猴痘個案 45歲以下從未接種天花疫苗高危 政府須早作準備
  3. 【猴痘】全球逾1000宗病例 美國CDC:猴痘經直接接觸具傳染性的瘡、痂或體液傳播
  4. 猴痘|莫德納對潛在疫苗進行臨床前試驗
  5. 什麼是猴痘、猴痘如何傳播?
  6. 衞生防護中心-猴痘
  7. 猴痘蔓延至29個國家 希臘和巴西發現首宗懷疑個案
  8. Monkeypox-2022 Global Map & Case count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