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暈車浪 | 拆解暈動病成因 | Cigna信諾香港
健康新知

旅行坐車頭暈怎麼辦?紓緩暈浪的方法

5 分鐘閱讀

出外旅行往往舟車勞頓,萬一出現暈浪(醫學上稱「動暈病或暈動病」)問題,例如「暈車浪」、「暈船浪」或「暈機浪」怎麼辦?暈浪雖然不會對健康產生長遠影響,但經常作嘔作悶,總令人感到不適及困擾,更隨時打亂旅程的安排。了解暈浪的原因,有助及早採取預防措施。

暈動病較常發生在船上,其次是飛機或車上,包括火車。下列是常見症狀:

暈動病與人體的平衡系統(主要是前庭系統負責)協調有關,當中包括由眼睛、內耳前庭及頸椎共同協作,透過互相發出訊號來維持身體的平衡感(又稱平衡覺)。

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曾舉例指出,內耳的半規管充滿淋巴液,並會隨著身體移動方向而流動,同時透過聽覺毛細胞把訊號傳到大腦,令身體作出平衡反應。同一原理,眼睛及頸部也會通過視覺及頸椎感覺神經,把身體移動方向傳到大腦,藉此發揮平衡的作用。所以,若上述其中一部份未能正常運作,令大腦無法接收一致訊號,便有機會產生暈浪問題。

例如乘車期間看書時,內耳感到身體正向前移動,但眼睛卻看定一點,發出靜止訊號。當兩者的訊號互相矛盾,大腦不清楚應該要相信內耳還是眼睛發出的訊號,令平衡系統受到擾亂,便會產生暈車浪的不適。下列是暈動病的高危因素:

  • 先天前庭系統較弱,腦部協調力較差
  • 兒童坐車經驗少,腦部因未能適應而容易有暈浪問題
  • 後天因素,內耳或眼睛出現問題會阻礙大腦接收訊號,例如患了近視但未有配戴合適的眼鏡;耳朵發炎、耳功能退化或太多耳垢

若想改善暈車浪、暈船浪的問題,不妨參考下列由衞生署及醫生提出的預防措施:

  • 在旅程之前或中途只進食少量食物,避免吃得過飽,不應飲酒
  • 選擇較穩定的坐位可減少症狀,例如飛機上靠近機翼的位置、車上的前座、火車上較前的座位、巴士中間稍前的位置、船隻甲板上等等
  • 避免乘坐「倒頭車」
  • 盡量看遠景,並望向前方和看出窗外,將視線固定於水平線上或遠處的一個定點
  • 保持身體靜止,避免快速的頭部動作
  • 閉上眼睛、戴上太陽眼鏡睡覺,都可減低視覺上的訊息衝突

容易暈浪人士亦可考慮預先服用藥物作預防,坊間俗稱的「暈浪丸」、「止嘔藥」(又稱止吐劑)大多是第一代抗組織胺或抗膽鹼能劑,有預防暈浪的作用。醫學界建議大家在旅程前30至60分鐘或途中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該藥物的副作用包括睏倦頭暈或口渴。而患有青光眼、呼吸系統問題如哮喘、或因前列腺脹大而有泌尿困難的患者應避免服用此藥。建議大家尤其小童於服藥前先諮詢醫生意見。服藥時亦應小心核對標籤上的服用劑量、注意事項和年齡限制。

另外,坊間一種含抗膽鹼能劑相關成份的皮膚貼劑亦可預防暈動病,宜在出發前五至六小時使用。其副作用包括暈眩、口乾、視野模糊和排尿受阻。患有青光眼及前列腺脹大的患者不應使用。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暈浪(即動暈症)會令人感到不適及困擾,及早預防可減少外出或旅行期間的不便。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精神科治療。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動暈(暈浪)是什麼?
  2. 紓減暈浪方法
  3. 近視都會暈車?耳鼻喉醫生教你四招預防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