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一文看清天灸的好處、天灸的副作用
健康新知

【天灸】一文看清天灸的好處、天灸的副作用

5 分鐘閱讀

天灸(又稱發泡療法)是本港近年很受歡迎的中醫保健方法,屬於中藥穴位敷貼療法。根據中醫理論,在特定日子,包括全年最炎熱和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以及最寒冷和最陰盛的「三九天」,透過帶有刺激性的中藥,敷貼於人體的特定穴位上,具有調節經絡及臟腑的功能,從而達到防病的功效。

天灸療法起源於古代人被蛇咬後,以中草藥「白芥子」製造的泥藥,敷貼頭頂的「百會穴」作解毒。其後演變至利用其他中藥材作敷料,例如使用一些溫性藥材製成的藥貼,如延胡、生薑等,貼在指定穴位上一段時間,通常是1至2小時,或遵從中醫師的建議,以發揮活血化瘀、溫陽散寒、祛風除濕、通痹止痛、調節臟腑等功能。其他有機會用於天灸的中藥包括蒜泥、斑蝥、細辛、肉桂、麻黃等。

至於穴位方面,中醫師會按照個人病況及作用而決定用哪個穴位進行天灸,而常用的天灸穴位一般位於腰部或背部包括:

  • 「肺俞穴」
  • 「脾俞穴」
  • 「腎俞穴」

中醫認為天灸有「治未病」(意思指採取預防性措施去防止患病)的作用,臨床上天灸療法可應用於多種疾病上。

  • 哮喘鼻敏感、慢性咳嗽或容易感冒
  • 關節疼痛例如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膝關節炎、風濕關節痛
  • 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 痛經及月經不調
  • 虛寒性胃痛、消化不良、容易慢性腹瀉

中醫建議接受天灸的人士,要在每年兩個時段、即「三伏天」及「三九天」(最寒冷的日子)期間進行該療法,並連續進行3年。其中於炎夏進行的天灸被稱為「三伏天灸」,中醫理論認為「三伏天」是夏天中最炎熱、陽氣最盛的日子,皮膚的毛孔會完全打開,此時在指定穴位進行中藥敷貼,藥物可循著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有助加強人體的陽氣和正氣、消除病邪,以減少及預防冬天病發的次數,即是中醫師經常提出的「冬病夏治」概念。

上述提及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利用中國傳統曆法計算,2022年三伏天的貼藥日期如下:

  • 初伏:2022年7月16日
  • 中伏:2022年7月26日
  • 末伏:2022年8月15日

至於「三九天」是指「一九」、「二九」及「三九」,在冬至節氣之後,在這段期間進行天灸,可以健脾、補腎、益肺,以及祛風散寒,對抗寒冷。2022年三九天的貼藥日期如下:

  • 一九:2022年12月22日
  • 二九:2022年12月31日
  • 三九:2023年1月9日

若未能抽時間在指定日子進行天灸,也不用太擔心,因為不少中醫診所都會在接近的日子提供天灸服務。也有些中醫師為提升效果,會提供加強炙,變成「四伏貼」。

天灸屬於安全及副作用較少的療法,由於會使用一些帶刺激性的藥物,敷貼在穴位或個別患處上,常見有下列皮膚反應:

  • 發紅、灼熱
  • 感到搔癢
  • 疼痛
  • 少部份人會起小水泡
  • 色素沉著,一般在數星期至數月後會自行消退

中醫師一般建議大家接受天灸療法後,當日盡量保持飲食清淡,戒吃牛、羊、海鮮及煎炸食物。敷貼中藥期間口乾可喝點蜜糖水,太痕癢可搽用潤膚霜,太灼痛可搽燙傷膏。同時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一旦起水泡,千萬別刺穿,讓皮膚自然吸收,如不小心弄破水泡,宜徹底消毒傷口,以防受到感染。萬一出現嚴重的敏感反應,應盡快求醫。

有幾類人士不建議進行天灸療法,包括正在發燒、咽喉痛、哮喘發作及肺部受感染人人士。另外,中醫師也不建議2歲以下幼童、孕婦、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患嚴重皮膚疾病或擁有過敏體質,以及惡性腫瘤患者等人接受天灸,大家可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天炙屬於比較經濟的療法,價錢並不昂貴,無論是公營醫療機構的中醫診所、或私人的中醫診所,大部分都有提供天炙療法,每次敷貼收費大概百多元。

資料來源

  1. 天灸防治特別疾病
  2. 天灸懶人包
  3. 浸大中醫-天灸療法
  4. 【健康百科】中醫天灸療法「夏有三伏,冬有三九」 鼻敏感都醫到
  5. 【三伏天灸】一年中最熱,是時候做天灸!千年保健療法對哪些疾病特別有效?
  6. 天灸2021|三伏天天灸療法改善鼻敏感哮喘8病症 喉痛更年期不宜?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