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的工作及生活繁忙、壓力沉重,往往出現睡眠不足、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礙問題,令日間經常打瞌睡及嗜睡。但要留意若有充足睡眠,但日間仍然很有睡意甚至異常渴睡,則可能已出現病態,更是患上渴睡症(又稱發作性嗜睡病、昏睡症)的先兆,不容忽視。
異常渴睡及手腳無力可能是患了渴睡症
渴睡症屬於其中一種睡眠障礙問題,患者即使晚上睡覺時有充足睡眠,日間仍然會異常渴睡,並反反覆覆陷入睡眠狀態。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的資料指出,患者會於日間忽然入睡,每次可維持30秒至30分鐘以上,每日可出現多達10至15次,情況若嚴重,可能會每小時都要小睡片刻。
同時,因為患者會很快便進入快速眼動期(睡眠週期的其中一階段),所以會發生一些該週期相關的現象,例如覺得「被鬼壓」(又稱鬼壓床)、出現幻覺及猝倒症等,包括有下列症狀及表現:
- 日間異常渴腄,可於任何時間或地點突然睡著,例如工作期間或與人傾談時睡著,即使站著也可睡覺
- 出現幻覺,可以是視覺或聽覺上,例如覺得房間內多了一個陌生人,以為自己「見鬼」而感到害怕
- 覺得 「被鬼壓」,感到全身不能動彈和不能說話,一般只維持幾分鐘
- 若情況嚴重會誘發猝倒症,即患者在清醒時,忽然手腳無力及倒下。如在走路時發生,便容易產生意外。患者也可在激動情緒下,例如受驚、憤怒或大笑時,引發上述情況
成因不明或與遺傳有關
發作性嗜睡病屬於中央神經系統疾病,源於患者的腦部未能控制睡眠及清醒的狀態,醫學界至今仍未完全掌握患病原因,但估計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原來人體大腦本身有一種名為「Hypocretin(下丘腦泌素)」的物質,可以幫助人保持清醒。惟渴睡症患者可能受遺傳基因所影響或免疫系統出錯,導致身體攻擊有關物質,令其水平不足而引致患病。
患者多數在10至20多歲之間病發,男性比女性較易患上此病。若家人患有渴睡症,自己也有20至40倍機會患上此病。
全球各地關於渴睡症的發病數據不一,視乎不同地區,例如本港每1萬人有3人患此病;美國及西歐大概每2千人便有1人患上渴睡症;至於日本每600人有1人患此病。有些專家認為渴睡症的數據被低估,認為實際上的患病人數可能更多。
宜接受睡眠檢測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曾指出,渴睡症患者病發時會面對不同風險,例如在駕駛期間突然睡著,或猝倒症忽然發作令手腳乏力,便會引致交通意外,後果可以很嚴重。所以大家若在晚上睡得足夠但日間仍很容易入睡,並且在睡醒後沒有感到體力恢復,而這個情況及症狀持續3個月或以上,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便應盡快求醫。
臨床上醫生可透過睡眠檢測,了解患者在晚上的睡眠情況及日間的嗜睡程度,包括夜晚是否有充足睡眠、日間的入睡次數、日間入睡後有否很快進入快速眼動期等等,來評估是否患上發作性嗜睡病。同時,醫生經此等檢測可排除其他會引致渴睡的身體病症,例如睡眠窒息症即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貧血等。
發作性嗜睡病的治療方法
渴睡症沒有完全根治的方法,患者可透過服用一些藥物,例如有提神作用的藥物來減少突然入睡的次數。另外,某些抗抑鬱藥物可以抑壓快速眼動期,減少猝倒症的發生。醫學界又建議患者,平日應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平靜的心情及穩定的情緒,有助減少誘發猝倒症。日間有固定的小睡時間,都可減輕渴睡的感覺。
發作性嗜睡病的後果可大可小,情況嚴重可令人突然猝倒,容易發生意外,所以若有上述症狀,便應盡早求醫接受適當診治。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精神科治療。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 【香港渴睡】渴睡症唔係講笑 隨時冇工開 醫生教「快叉」提神
- 經常眼瞓 ≠渴睡症 醫生拆解渴睡症:10年只遇過一名患者
-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昏睡症
- 渴睡症|經常眼睏手腳無力或患「渴睡症」評估一下自己有否這些症狀?
-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What is narcolepsy?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