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持續出現對抗行為,容易憤怒,喜歡與人鬥氣、爭執,可能是患上「對立性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的表現。此病屬於常見的兒童精神問題,外國不同研究指出該病發率可介乎2%至16%,整體病發率大約5%,較常見在男童身上。
對立性反抗症的症狀
出現易怒的情緒、急躁、好爭辯、對抗、鬥氣並持續6個月,孩子可能患上了對立反抗症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這些行為問題會令孩子自己感到困擾,甚或對家庭、朋友、學習等其他方面有影響。
對立性反抗症的患者會長時間不斷出現對抗行為,經常不服從指示、故意觸怒別人,容易鬧情緒,喜歡與大人爭執,如下列的症狀或表現,維持多於6個月,並引致對社交、家庭、學業及生活等各方面造成影響,便有可能患上該病。
- 經常發脾氣、容易憤怒、不滿
- 經常跟有權威的人士,例如父母或老師爭吵,違抗或不遵守對方提出的要求或訂立的規則
- 故意令別人生氣
- 自己做錯事,但會將責任推給其他人、責備他人
- 對別人懷有惡意或和別人鬥氣,有報復心態
根據醫院管理局指出,上述症狀也可以分為輕微、中度和嚴重等3種程度。若小朋友為5歲以下,上述行為在最少6個月中的大部分日子發生,便有可能是患上對立性反抗症。若是5歲或以上人士,則會在最少6個月中、每星期內最少發生1次以上行為。
對立性反抗症的原因
醫學界目前仍未完全找到對立性反抗症的成因,但估計若家長有酗酒習慣或刑事紀錄,其子女患上對立性反抗症的機會,比其他同年紀的兒童高出3倍。另有下列影響因素:
- 與父母相處不佳,或父母患有情緒問題
- 父母的管教太嚴厲、不一致、甚至有疏忽
- 受活躍程度、發展問題所影響,例如同時患有過度活躍症或專注力不足
- 受到週遭環境或朋輩影響
- 遺傳及生理因素影響,例如腦部的前額葉皮質異常和杏仁核異常
- 有濫藥問題、犯罪的傾向
對立性反抗症的診斷、治療
臨床上醫生會透過與涉及的兒童和家長進行傾談、臨床觀察、問卷測試等,從而診斷病人是否患上對立性反抗症。若確診,會針對改善父母和孩子間的相處和管教方式,例如父母管教訓練、家庭治療或為兒童提供的個別輔導作為治療的主要方案。對立性反抗症本身沒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除非本身有過度活躍症或專注力不足,甚至有嚴重特別是暴力或衝動行為,才有機會處方相關藥物。
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曾指出,面對患有對立性反抗症的子女,家長要針對他們的不良行為,實施賞罰及行為後果的制度,讓子女明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及承擔後果。切忌因子女反抗而事事順從,否則會令問題行為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他建議家長可以為兒童規劃出一個情緒緩沖空間,並減少受周遭環境因素所影響,從而減少他們的反抗行為。
一般來說,要治療對立性反抗症,都需要跨專業團隊去處理,包括精神科專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護士、社工,甚至家庭治療師的合作和配合。先了解患者身的發展及成長狀況、出現的行為問題、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整個家庭系統的運作及父母的管教模式等,從而定立個別的治療方案。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的專家,就為對立性反抗症的家長,提出一些建議,包括要改善管理技巧,或與醫護人員共同訂立一些治療方案:
- 多透過參與子女的活動,來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
- 以稱讚和獎勵的方式,來增加子女的好行為
- 為子女提供清晰的指導和規則,可邀請所有家庭成員參與訂立
- 當子女有不當行為時,要冷靜地處理,讓他們承擔後果
- 重新安排子女一天的活動,來減少行為問題
- 教導子女處理憤怒及社交技巧,多參與社會活動,提升成就感及自信心
- 與老師、學校社工共同處理課堂上的行為問題
- 面對處理自己的濫用藥物、酒精及情緒問題
- 正視及處理夫婦之間的暴力行為
家長若懷疑子女有此病,應盡快帶往求醫,透過改變管教模式、調節兒童的行為習慣,可改善病情,從而減少對生活及學習等各方面的影響,避免演變出暴力傾向。
對立性反抗症屬於常見的兒童情緒問題,可影響小朋友各方面包括學習,家長若有懷疑,應及早帶往求醫。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保障到」、「負擔到」及「預計到」。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 教育局:如何幫助有對立性反抗症的子女
-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對立性反抗症和品行障礙
- 對立反抗症 孩子常常SAY NO|沈君豪精神科專科醫生
- 孩子常發脾氣敵視師長?可能患「對立性反抗症」!處理不當或現殘酷犯罪行為,甚至反社會人格障礙?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