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礙】拆解人格障礙的成因、分類、症狀及治療方法
健康新知

【人格障礙】拆解人格障礙的成因、分類、症狀及治療方法

6 分鐘閱讀

性格出現缺陷,不但會影響日常社交生活,與他人的關係,也可能是醫學層面上的病態,即患上「人格障礙」(又稱性格障礙)。近年越來越多人討論人格障礙,這個精神病有很多分類,包括自戀型人格、強迫型人格及反社會人格等等,都是較常被提及的性格障礙類型。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的資料指出,根據美國一項大型統計結果顯示,社會大約有1成人患有人格障礙,患者一般會同時有其他精神問題。根據精神疾病鑑別診斷手冊的定義,性格障礙有3大類,當中再細分10個類型,各有不同症狀:

  • 多疑型(又稱怪異型):當中包括偏執型人格、分裂型人格。有些患者的性格會比較敏感,總覺得別人對自己有惡意,也同樣懷恨別人,容易與人有磨擦,例如常常投訴同事、鄰居,可演變成妄想症。另有些患者會出現古怪的思想和行為,例如聲稱能看到或聽到古怪的東西和事情,可演變成精神分裂症。
  • 情緒化及衝動型:包括反社會人格、自戀型人格、邊緣型人格等等,其中反社會人格患者容易因衝動及沒有內疚感而犯罪,往往有多次犯罪紀錄。擁有邊緣型人格的人,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自毀傾向及可出現幻覺。自戀型人格人士渴望權力及別人的注意,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重要,時常剝削他人利益。
  • 焦慮型及恐懼型:包括依賴型、強迫型人格等等。強迫型人格患者擁有完美主義,會時常檢查東西,擔心自己做錯,同時會要求身邊人要達到他們心目中的完美水平,最後為自己及他人帶來不少麻煩和困擾。至於擁有依賴型人格,往往會依賴別人做決定,時常做別人想自己做的事,並會擔心被遺棄,認為無人依靠,自己是不能生存。

人格障礙通常會在10多歲至20歲的青少年期被診斷出來,至於箇中成因,醫學界認為包括先天因素,例如先天性格、基因、遺傳等,如父母有人格障礙,子女也有機會出現此問題。後天因素包括曾受家庭暴力、欺凌虐待、過度孤獨等。

臨床上患者很少因為人格障礙求醫,因為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這個問題,但當他們因為其他情緒問題向精神科醫生求診的時候,遭細問過去病歷,就會被發現有人格障礙相關的行為,例如自殘或打人。家人此時才會了解到患者很早以前已患有人格障礙。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曾指出,人格障礙的患者,在生活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包括社交有困難,無法與人建立良好關係。有些患者會經常覺得不安、情緒低落,認為總被別人針對。不少人的工作都受影響,不但工作表現出問題,也較難與同事有正常相處。

臨床上最常遇到的性格障礙患者,包括邊緣型人格,認為人生很空虛及自我價值低,這些人的思想會比較兩極化,看事情非黑即白,情緒經常不穩定,很擔心被遺棄,容易有酗酒、濫藥問題及自殘行為,遂轉介精神科跟進。另一類為反社會人格,此類人士的思想極端,個性衝動及較反叛,可能與小時候長期受暴力對待有關,令成長過程失去同理心,不理會其他人感受。

處理人格障礙的問題,可包括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種,心理治療是透過交談和傾聽,幫助患者改變一些被扭曲的想法及思考模式,增強他們解決問題及控制情緒的能力。藥物治療通常可紓緩精神緊張及情緒困擾,包括抗抑鬱藥物、抗精神分裂藥物,或情緒穩定劑等。當然,家人及朋輩的支持都十分重要。

當身邊朋友或家人,被診斷出患有人格障礙的問題,精神科醫生提供下列建議:

  • 多體諒對方的行為,避免雙方為每件事作出糾纏
  • 若對方行為令自己難受,嘗試表達感受,讓他們學習將心比己
  • 可找支援照顧者的小組幫忙,透過聽取照顧者家人的經驗作心理上支持
  • 預留時間關注自己的需要,適當紓緩壓力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性格障礙長遠可誘發其他情緒問題如焦慮、抑鬱、選擇困難症等,需要正視。信諾全新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保障到」、「負擔到」及「預計到」。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精神健康學院-人格障礙
  2. 健康你主場-人格障礙
  3. 人格障礙可分為哪幾種?
  4. 性格障礙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