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性腎病變】嚴重需要終身洗腎?為你拆解控制病情方法
健康新知

【多囊性腎病變】嚴重需要終身洗腎?為你拆解控制病情方法

4 分鐘閱讀

多囊性腎病變(俗稱泡泡腎)屬於遺傳性慢性腎病,患者的腎臟會有很多水囊(又稱囊腫)增生,這些水囊會越來越多及變大,令腎臟脹大及被侵佔,影響了正常腎功能。如病情嚴重,患者有機會出現末期腎衰竭,需要接受洗腎治療。雖然此病現時無法根治,但及早發現,能透過控制血壓水平,預防惡化。

  • 出現高血壓
  • 背部及腰痛尤其腰側疼痛
  • 腹脹
  • 小便帶血
  • 泌尿系統出現炎症,如尿道炎
  • 出現腎石
  • 其他器官出現水囊,例如肝臟、胰腺,引起上腹疼痛

多囊性腎病變屬於遺傳病,原因是基因突變,包括暫時發現到「PKD1」及「PKD2」有基因變異,令腎臟出現大量水囊,大概每1千人便會有1人患上該病。以本港約700萬人口計算,醫學界估計本港可多達7,000人患此病,屬於比較多人罹患的遺傳病。腎病科專科醫生黎嘉能曾表示,如父或母患有此病,遺傳給下一代的風險有50%。嬰兒一旦確定有相關的問題基因,則一定會在有生之年病發,但病情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一般約40歲。受病情影響,患者會出現上述提及的不同症狀及併發症。

多囊性腎病變患者體內會有很多不同大小的水囊,例如可由數個,逐漸增加到超過100個。這些水囊會越生越多,就好像一串大葡萄,期間會擠壓腎臟的正常細胞,令它們慢慢壞死,侵佔腎臟,並令腎臟變得腫大,最後導致腎功能衰退。部分嚴重患者需要洗腎或換腎作為治療方法。如水嚢嚴重阻塞腎臟或經常引起腎炎,便可能需以手術處理。

此外,水囊都會破壞身體其他組織,除了可令肝臟、胰腺都出現水腫,也可引起心臟瓣膜問題、甚至腦動脈瘤等多種併發症,後果可大可小。而水囊也可演變成癌症,大家切勿忽視。

現時多囊性腎病沒有根治方法,但醫學界近年發現有一款本身用於治療低鈉症的藥物,可減慢水囊出現的時間,藉此延緩腎衰竭問題,不過也有機會導致肝酵素過高,所以肝功能較差人士需監察用藥後的情况,適當時需停藥。

此病屬於遺傳病,難以預防,但患者可透過調控生活及飲食習慣,減慢病情惡化。

  • 保持飲食清淡、減少鹽份攝取,以免為腎臟帶來負擔
  • 按照指示服藥,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但要避免過度劇烈的運動
  • 充足飲水,減少或避免飲用其他飲料,如咖啡,減少身體的水份流失

此外,醫學界建議,若有直系親屬罹患多囊性腎病變的人,可諮詢醫生的意見,透過定期接受不同的診斷成像檢查,例如超聲波、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等,評估腎臟是否有多囊腎,以採取防治措施。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多囊性腎病變屬於遺傳性疾病,可引起患者出現不同症狀,包括高血壓,及早接受適當診治,可對控制病情有幫助。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幫你慳到盡。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甚麼是多囊性腎病?
  2. 【腎病】不能逆轉的多囊性腎病 顯性遺傳病20歲前徵狀不明顯 新藥有助延緩洗腎時間
  3. 【有片】控血壓減換腎風險 遺傳泡泡腎 千人一中招
  4. 腎病|30幾歲腰痠血尿患多囊腎!留意4症狀防洗腎多飲水吃魚戒鹹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