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症】一文看清產後抑鬱症的成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健康新知

【產後抑鬱症】一文看清產後抑鬱症的成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6 分鐘閱讀

新生命的誕生,可為人帶來喜悅之餘,也會令生活方式、家庭角色有重大轉變,增加不少壓力及情緒方面的影響,甚至提高患上情緒病的風險。其中產後抑鬱症十分常見,海外數據指出其發病率可高達10%至19%。除了產婦可患上產後抑鬱外,爸爸也可以受到相關問題所困擾,導致有抑鬱症狀或情緒低落的問題。無論是媽媽或爸爸,是否新手父母,若抑鬱症狀持續,都應該盡快求醫。

患有產後抑鬱的婦女,會比較容易喊及發脾氣,每當在照顧嬰兒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容易感到自責、內疚,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導致會逃避接觸與嬰兒有關的事物,甚至對嬰兒漠不關心。有些產後抑鬱症的患者卻過份擔心嬰兒的健康,變得終日焦慮不安、情緒低落,受到負面思想困擾。以下是產後抑鬱症其他常見的症狀,家人尤其要留意:

  • 大部分時間情緒持續低落,例如感到沮喪、憂愁,無故的哭泣
  • 對以前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和動力
  • 過分焦慮、煩躁不安、容易忟憎或發怒
  • 經常感到疲倦、無胃口
  • 經常失眠或早醒
  • 難以集中精神及作出決定
  • 迴避或減少與人接觸

相關症狀通常在婦女產後6星期內出現,也可於產後1年才病發,具體時間因人而異。但病情不能忽略,因為若情況嚴重,有機會出現思覺失調的症狀,包括妄想、認為嬰兒出生是負面,或有傷害嬰兒的念頭,甚至自殺傾向,隨時釀成慘劇。

婦女生產後,荷爾蒙的變化,加上角色轉變,需多花時間和精力照顧嬰兒,這段時間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較高。精神科專科醫生梁婉珊曾指出,產後抑鬱症可由多個因素相互影響而成,包括產後的荷爾蒙變化,會直接影響大腦控制情緒的部份,出現下列情況,患上產後抑鬱症的機會也較高:

  • 過往或產前,曾患有抑鬱症、焦慮症
  • 家人曾有抑鬱問題
  • 於未有準備下懷孕,例如未婚、年輕懷孕、缺乏家庭計劃
  • 懷孕期間遇到不幸的事情,例如喪親、發生嚴重意外
  • 生活上有轉變、夫妻關係欠佳、婆媳關係不協調或有家庭經濟問題
  • 生產時出現難產、大量失血或新生嬰兒夭折
  • 遇到家庭暴力,缺乏支援、過分操勞或失眠
  • 嬰兒有嚴重先天性疾病或健康問題

在治療產後抑鬱症方面,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或配合心理治療。包括透過服用一些抗抑鬱藥物,調節腦部的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從而改善抑鬱症狀。不少餵哺母乳的產婦都會擔心服用藥物會影響嬰兒,因此遲了求醫,其實現時有部份抗抑鬱藥,只有極少份量會分泌至母乳,所以患者或家人應與醫生商討,尋求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如何走出產後抑鬱症?答案是先要及早預防,家人也要積極主動關心,發現有到症狀應及早帶產婦求醫。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曾指出,產後抑鬱症有機會影響親子關係,不少研究證實當媽媽的情緒狀態較差,或陷入情緒低谷,會容易失去動力、興趣及體力,並影響與BB的關係。就緩解媽媽的壓力,沈醫生有下列提議:

  • 每天為自己預留20至30分鐘以上的「Me time」的私人時間。例如趁BB睡覺時,把握時間做自己喜歡的活動(如浸熱水浴、多聽音樂)、產後收肚運動或與朋友多溝通等
  • 每天進行至少1次靜觀呼吸練習,每次約15至20分鐘,時間可自行調校
  • 張貼與嬰兒和丈夫的合照在當眼處,或設定為電話螢幕背景作鼓勵,並於感到失意或沮喪時看看,幫自己充電和打氣
  • 觀看可令人感到舒服的顏色,例如橙、紅、黃色等暖色的物件,或綠色植物
  • 進食可幫助減壓的食物,例如黑朱古力莓類奶類三文魚及沙甸魚等
  • 與家人適當分擔家務,丈夫多關心太太,了解其生理變化,並汲取育兒知識,增加理解和同理心,減少雙方產生誤會,另建議安排時間與太太單獨相處,互相分享及分擔事情。

另外,建議產婦要調整對餵哺母乳的想法,由於餵哺母乳並不一定適合所有媽媽,取決於身體狀況、情緒狀態及有否家人的支援。舉例若家庭支援稍不足的媽媽,可能日間由媽媽哺乳,夜間則改為沖奶粉。情緒差或感到心力交瘁的媽媽,應多抽時間緩和情緒,宜沖奶粉為主。最後,如情緒問題持續,應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例如家庭醫生、社工或臨床心理學家等,接受適當跟進和轉介。

Cigna_Elite360_CTA_Banner_EN

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5,000萬,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自選保險保障、個人化健康評估、三大危疾「癌症、中風及心臟病」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產後抑壓症狀、成因和治療
  2. 產後抑鬱症
  3. 產後的情緒健康
  4. 產後抑鬱|因未能哺乳恐抑鬱成病 留意十大症狀每天呼吸法減壓
  5. 健康快訊:男版產後抑鬱症? 初為人父壓力大或患適應障礙
  6. 非傳染病直勢-產後抑鬱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