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狀胬肉】拆解翼狀胬肉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健康新知

【翼狀胬肉】拆解翼狀胬肉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5 分鐘閱讀

長時間曝曬,例如因戶外工作或進行戶外活動,沒有做足防曬措施,不但容易患上白內障,還會增加出現其他眼疾,包括「翼狀胬(讀音:努)肉」(Pterygium)的風險,可影響日常視力,不容忽視。大家進行遠足等戶外活動時,記得帶上闊邊帽子及太陽眼鏡,保護靈魂之窗。

翼狀胬肉又稱眼翳,屬於沿著角膜生長的纖維組織增生,是良性的結膜病變。其生長比較緩慢,因其形狀好像昆蟲的翅膀,所以有翼狀胬肉這個名稱。一般來說,增生組織通常會在靠近鼻樑的眼白一邊出現,也有少數人士的胬肉會生長在接近耳朵一邊的眼白,甚至兩邊眼白都會出現。翼狀胬肉可出現在一隻眼睛上,或雙眼都可同時出現。

患者在早期未必有很明顯的不適,但當胬肉逐漸變大,或走向眼睛中央位置生長時,便會影響視力,需要求醫。另外,間中也會引起眼睛發炎。與翼狀胬肉有關的症狀如下。

  • 眼紅、眼發炎
  • 眼乾
  • 有異物感
  • 眼白長出粉紅色或偏透明的三角形薄膜組織,並逐漸伸延至眼睛中央位置
  • 較大的翼狀胬肉可遮擋視線,阻礙眼球轉動,引致視力下降
  • 當翼狀胬肉增加,受影響範圍變大,可引起角膜弧度改變,引致散光加深

翼狀胬肉的全球發病率約1成,確實成因未完全了解,但醫學界估計可能與遺傳因素、淚液分泌不足、過敏反應及環境因素有關。例如長期受到陽光、熱力、風沙或煙塵等外界環境因素所刺激,所以過往從事漁民、農民、建築地盤工人、救生員及從事戶外園藝等工作的人士較常發病。而臨床上年紀較大的男性、乾眼症患者,或一些經常進行戶外活動人士,都是患該病的高危一族。

眼科專科醫生葉佩珮曾指出,大部分翼狀胬肉的患者毋須接受手術,通常會建議一段時間作觀察,了解胬肉的變化。患者日常可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造淚水,以紓緩眼睛的不適症狀。若翼狀胬肉引致眼睛發炎,便要使用消炎藥水或類固醇類藥物,消除炎症。

礙於翼狀胬肉不會自行消退,加上現時沒有治療藥物可防止胬肉的生長,故情況較嚴重人士,例如胬肉較大、或比較影響視力,都可能要接受切除胬肉的手術。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切除胬肉後,會抽取附近結膜組織或羊胎膜,透過移植方式覆蓋於傷口上。另外,又可使用抗代謝藥物,來抑制細胞增長,以減低日後病情復發的風險。

要預防患上翼狀胬肉,或避免翼狀胬肉病情轉差、甚至手術後病情復發,大家要謹記採取下列眼科醫生提供的貼士。

  • 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時,要帶上闊邊帽子、能有效阻擋紫外光的太陽眼鏡
  • 保持清潔眼部的習慣
  • 維持健康生活,例如避免煙酒
  • 減少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
  • 如有眼乾的情況,應定時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造淚液

中大醫學院的眼科專家曾指出,臨床上大多數因懷疑翼狀胬肉求診的患者,都是患上良性胬肉,但也有個別人士的患處,雖然生長出來的增生組織好像胬肉,但實際上是其他眼部病變,例如一些由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眼疾、或較為嚴重的眼表面鱗狀瘤,即俗稱「眼白癌」,或癌前病變。所以專家建議大家出現懷疑症狀,應及早求醫,醫生可透過問症及利用特別的檢查儀器,為眼睛進行詳細檢查作準確的臨床診斷。

Cigna_VHIS_CTA_Banner_TC

要保護靈魂之窗,除了要讓眼睛定時休息,掌握各種眼疾的資訊、定期接受眼科檢查都是關鍵。信諾全新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除了高達$8,000稅務扣減外,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無論價錢、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保障到」、「負擔到」及「預計到」。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1. 眼睛有異物感:翼狀胬肉
  2. 翼狀胬肉 手術知多啲
  3. 翼狀胬肉
  4. 眼白長薄膜 需及早求診以防損害視力

您可能感興趣

訂閱信諾Smart Health

獲得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