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聽見「腸化生」,就會聯想到腸癌。到底兩者之間關係是否密切,未必人人清楚。而腸化生算是常見嗎?又有何症狀可以預防病情惡化?讓我們由基本開始分析。
甚麼是「腸化生」?
「腸化生」是簡稱,指發現胃黏膜出現腸上皮化生,即是胃粘膜上的細胞發生變異,逐漸演化成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而多項大型醫學研究亦發現,腸化生會增加胃癌的風險,風險高約6倍。因此,醫生會視乎患者的風險系數,建議患者作定期的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以觀察有否癌變的跡象。
但我們亦需知道,腸化生其實相當普遍,以全球病例顯示,平均每4名接受胃鏡檢查的人士,便有一人患有腸化生。
「腸化生」的症狀
腸化生是胃黏膜病變的一種,主要成因來自胃部長期發炎,導致胃黏膜受損及脫落,胃壁增生腸道的黏膜,因而削弱胃部抵抗胃酸的功能。而腸化生本身並無任何症狀,但因為腸化生多數與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酸倒流及幽門螺旋菌有關,所以患者有機會出現以下症狀,例如:
- 胃酸倒流
- 胃痛
- 胃氣漲
- 消化不良
如何診斷「腸化生」?
大部份的腸化生個案都是在進行胃鏡檢查時發現的。所以要有效診斷「腸化生」,應定期安排胃鏡檢查。如有懷疑病變,會抽取組織作化驗。如病人確診腸化生,醫生會因應病人情況對症下藥,以避免病情惡化,另亦有機會透過手術清除病變組織。港怡醫院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吳芷琳表示:「若患者本身屬高風險群組,或腸化生範圍達胃部的20%或以上,患胃癌風險會較高,則建議每一至三年接受胃鏡檢查,以儘早發現異常情況。」
預防方法
涉及「癌前病變」,大眾難免擔憂,然而只要注意飲食、戒煙、少飲酒,均有助減慢胃部細胞演變成癌症。
- 注意胃部不適的情況,如有長期胃食道逆流、胃痛或吞嚥困難等,請馬上接受治療
- 降低飲食中的鹽油比例;盡量減少進食加工食品和燻製肉類
- 現時很多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故建議大眾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5,000萬,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自選保險保障、個人化健康評估、三大危疾「癌症、中風及心臟病」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按此了解更多。
資料來源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