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瀏覽資訊、分享自拍照或美食的打卡照片,已成為了不少都市人的生活習慣,社交媒體更是大眾生活的必須品。社交媒體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但過份使用手機,例如長時間上網睇Youtube、沉迷打機,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包括手機或上網成癮等問題,不能輕視。所以凡事都要作出平衡,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靈。
手機成癮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曾表示,醫學界對手機成癮沒有清晰及統一的定義,一般而言,涉及下列幾種行為和表現:
- 當患者使用手機時會產生愉悅反應,令他們無法停止;
- 一旦被中斷,如手機無電、無數據,就會產生強烈不安,像煙民戒煙時出現「煙癮」的不安;
- 使用手機的快感會不斷下降,愈來愈難滿足,像飲酒人士,最初飲1杯已經滿足,但久而久之,需要飲用的份量越來越多,便是上癮。
手機上癮的高危一族,包括社交能力不強,不懂得怎樣開口與人溝通的人,他們或覺得透過屏幕,可避免與人正面接觸,是較佳的交流方式,這些人士會容易有手機上癮問題。另外,生活中沒有特別興趣及專長,加上自信心不強,但可從打機中找到滿足感,甚至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機,這類型人士,也特別容易對手機上癮。
網絡成癮的影響
東華三院心瑜軒(預防及治療多重成癮綜合服務中心)的求助個案資料顯示,在2017至2021年間,多達4,112人因上癮問題致電熱線求助,其中多達2,734人、即66.5%個案,涉及網絡成癮。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日益普及,網絡成癮、手機成癮等問題,更趨嚴重。
上網成癮的人每天會花很多時間沉迷上網,會忽略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由於不願與人接觸,可能會有行為孤僻的問題、以及失去正常的人際關係。從生理角度分析,這些人士會容易有失眠、緊張性頭痛、背痛、眼睛疲勞等問題。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容易變得急躁、抑鬱。
預防沉迷打機
傅醫生提醒大家不要過度依賴手機,平日與他人接觸時宜正面交流,面對面接觸,或打電話直接傾計,比使用手機短訊聯絡更好。正面交流可促進雙方感情,也能訓練社交和溝通技巧。日常生活中,發展多元興趣,可避免將手機視為唯一的娛樂途徑。
兒童或青少年一旦沉迷打機,不單止影響學業,也會阻礙身心發展,包括削弱了社交溝通技巧。家長可以參考5個貼士,幫助小朋友減少出現沉迷打機或上網的問題。
- 避免子女在睡房內,使用電腦或電子產品,盡量安排他們在一家人共用的地方,如客廳或書房使用,以便觀察小朋友的活動情況。最好陪伴子女一起上網學習
- 教導子女視打機為生活上其中一個娛樂活動,其他可包括打波、到公園玩、做手工等,最好能平均分配時間進行,每種活動的地位要對等,避免打機的時間最長。
- 日常要平均分配學習、娛樂、作息、遊戲和課外活動的時間,並要在特定時間內,如做完功課或家務後,才可使用手機作娛樂。
- 不要把打機成為小朋友的獎勵,此做法會造成小朋友沉迷打機。表揚好行為的獎勵包括口頭鼓勵、小禮物、說故事等。
- 鼓勵從多方面發展個人興趣,可避免小朋友單一地沉迷打機。
沉迷手機解決方法
社交媒體軟件設有有很多方法,針對上網成癮的問題,例如YouTube App設有「總觀看時間」,讓用戶以了解自己,每日花多少時間瀏覽影片,以及會否越來越多。又有管理使用時間的工具,提醒用戶可設定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休息一下,又設置「提醒我睡覺時間到了」的功能,避免用戶玩到不去睡覺。
另外,Google也為瀏覽器Chrome的用戶提供了一個名為「Mindful Break」的擴充功能。當中設有大量靜觀及冥想貼士,例如呼吸練習。用戶更可設定休息時間,或以全屏模式進行這些練習,來減少沉迷打機。
資料來源
- 心瑜軒性上癮求助者年輕化 去年平均28.9歲 較5年前急降8歲
- 【實用技巧】設YouTube觀看時限、Gmail智能回覆 11招戒手機上癮
- 【有片】溝通技巧差,失眠,坐立難安-「無手機恐懼症」症狀!醫生教5階段治療手機成癮
- 3個方法讓你的孩子不沉迷打機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