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石和抱石驚險刺激,絕對可令你腎上腺素急升。兩者同時也講求力量、肌力以及意志,哪個是你的挑戰目標?先了解這兩種攀岩運動的不同之處,再決定你想如何登峰!
抱石V.S.攀石:兩者有何分別?
這兩種攀岩運動的動作和技術都很相似,目標也一致 - 就是登頂,又或盡你所能攀到最高點 。
一般來說,抱石更適合新手;抱石牆較矮,而且所需費用也相對低; 新手的抱石課程收費由$150 - $380不等,而戶外攀石課程收費則由$450起。
抱石 |
攀石 |
|
強度訓練 |
較集中於訓練上肢力量﹔更多動態動作 |
較集中於訓練耐力和下肢力量 |
裝備 |
只需要攀登鞋、攀石鎂粉和安全墊 |
攀石繩索、安全帶、頭盔、攀石鞋、攀石鎂粉等 |
高度 |
比攀石高度低很多,平均4.5米 |
一般從13米開始﹐不設上限 |
場地 |
一般在大型天然抱石,或健身房的人工抱石上進行 |
通常在天然的攀岩路線上進行,室內/室外體育館的人造石牆也很常見 |
攀石和抱石對健康的好處
攀岩運動對體力和精神的要求都非常高。
攀石和抱石,都同時結合了心肺及力量鍛煉,運用到幾乎所有的主要肌肉群。這兩項運動都鼓勵玩家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克服障礙,大大有助提升心理健康。
常見的幾種攀岩運動傷害
由於攀岩的運動量很大,亦要有一定程度的技巧,所以很容易會造成運動傷害,以下是幾個在攀岩中較容易發生的手部運動傷害,大家記得要注意安全!
- 佔最大部份的是手指側副韌帶傷害,其次是肩膀拉傷、手腕韌帶拉傷、板機指等,肩部傷害通常是因為錯誤用力和發力導致拉傷。
- 手指側副韌帶傷害是指,手指側副韌帶之扭傷或斷裂,其中以中指、食指或無名指的「近端指骨間關節」和姆指的 「掌骨與指骨間關節」損傷為主。最常見的症狀是關節腫漲、僵硬、慢性疼痛。
- 板機指是一種手指屈肌腱鞘發炎的情況,較常發生於中指、無名指或姆指內。嚴重時,手指可能會卡在彎曲處動彈不得。
如何避免攀岩運動傷害
- 做足熱身動作:當中包括動態熱身和伸展動作等,提升肌肉溫度和令身體開始適應及後的高強度的運動
- 多加鍛練攀岩的技巧:攀岩除了講求力量,亦要靠身體的柔軟度、控制身體的平衡從而通過不同程度的攀岩,因此需要多加練習協調自己的身體
- 避免過度抓握:初學者很易因為不想放棄而太用力捉緊抓岩點導致受傷,而且過度抓握會更容易疲累,所以該學習調節合適的力量,或是在適當的時候放手避免造成傷害
香港攀石抱石好去處
想親身體驗攀高峰的驚險刺激,不妨到訪以下幾個本地攀石及抱石場。
- Hong Kong Climbing Park - 全城最大的室內攀石和抱石體育館。
- Verm City - 色彩繽紛,設備齊全,有如一個遊樂場,適合所有年齡人士初嘗攀石或抱石。
- Hong Kong Rock Climbing - 跟隨經驗豐富的攀石教練,探索香港的天然山脈和懸崖。
- GoNature - 提供各種攀岩課程及活動,包括生日派對、社交聚會及企業培訓等。
給攀石抱石新手的小貼士
不論是攀石或抱石,本質上都有風險。為你帶來以下安全貼士,確保你玩得安心愉快。
抱石新手
- 攀爬時使用腳趾,而不是腳掌中間;前者的靈活性更高。
- 攀石鎂粉用太多反而令你更易出汗,無助提升摩擦力。
- 攀爬時,手臂應該保持筆直,彎曲手臂令你更易疲勞。
攀石新手
- 遵守安全防範措施、確保正確佩戴裝備、只使用優質的繩索。
- 要多為他人設想,確保自己的裝備或石頭不會掉落,影響腳下的攀登者。
- 攀爬時要先計劃好路線,邊爬邊想,會浪費你的寶貴精力。
資料來源
- Localiiz - 8 best indoor rock climbing & bouldering gyms in Hong Kong
- Health Fitness Revolution - Top 10 Health Benefits of Rock Climbing
- Expert Climbers - How high are climbing walls?
- Expert Climbers - 12 bouldering tips for beginners
- 常見的幾種攀岩運動傷害
© Cigna Healthcare 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信諾環球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Cigna Healthcare」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The Cigna Group提供。